为您找到与财政系毕业论文 财政研究范文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政治经济学是财政学的原本属性,财政学政治观的退化是经济学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背景下出现的极端倾向。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财政学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类院校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而税务师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但在金融类院校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核心能力不突出、操作技能差、应用能力低等现实问题,因此构建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指标体系,依托金融特色,精心设计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一、专业核心能力的界定
核心能力是指学生的主要能力,即是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他专业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所应具备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就财政学专业而言,理论研究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财税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跟踪前沿,能初步具备一定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该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掌握财税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具备在与财税相关的行业和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技能。借用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概念,我们认为专业核心能力是专业领域赖以生存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学生掌握的不易被模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财政学专业(税务师方向)核心能力应包括财务分析能力、财税数据统计能力、纳税申报能力、税收代理能力、税收筹划能力、理财规划能力等综合能力。金融类院校的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应凸显“金融+”的特色,所以专业核心能力还应包括银行业务处理能力。
二、金融类院校财政学专业(税务师方向)核心能力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指标体系主要应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三个方面,具体指标体系的内容如下:专业基础能力是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该能力是通过学校学科基础课和学科选修课来实现的;专业核心能力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适应岗位需求的、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验课的学习来实现的;专业拓展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除专业核心能力外,还应具备专业方面的素质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该能力是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财经公文写作和社交礼仪等课程实现的。
三、金融类院校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财政学专业已经向社会输送三届毕业生,从就业反馈来看,本专业就业主要面向金融行业、会计行业和财税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但是提出的期望是专业能力培养需更加注重实训能力。综合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状况,财政学专业能力的培养显现出以下问题:
(一)专业基础知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务会计等课程)学习效果较差,知识掌握不系统、不扎实。
而这些基础知识恰恰是后续课程的坚实基础,基础知识的不牢固直接导致了专业核心能力的不突出。
(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不够突出。
呈现出“几多几少”的状态,即课程门数多、课程时数少,课堂教学时数多、实践课时数少,教材中理论内容多、案例或仿真教学少。
(三)专业技能较低,实践教学软件匮乏。
目前,学校财政税方面的教学软件购置多年,过于陈旧,许多功能没有更新,尤其是“营改增”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值税的税率和征税范围也较以前有很大变动,这些紧密和实际相关的实务操作在目前的条件下学生无法完成,导致所学知识技能与现实脱节。
(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任重道远。
虽然河北金融学院现有财政税务相关专业已经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实践基地的利用率较低,校内教师与实践基地的指导老师之间沟通较少,由于受校内课程和师资数量的约束挂职锻炼的机会渺茫。平时安排实践基地的专业实习由于受校内课程的安排所限只能在暑期完成,而暑期阶段实践基地的业务量较少,需要的实习学生数量有限,这与学生迫切需要实习的需求又有很大的矛盾。
四、金融类院校财政学专业(CTA)核心能力培养路径
(一)依托金融特色,构建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模块结构图。
金融类院校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需体现“金融+”的特点,既需要体现学生掌控国家税收政策、制度以及分析政企税务发展战略和较强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又需要体现金融特色,面向金融类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主要为“五个面向”———面向金融类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需要、面向社会中介机构与事业单位、面向财政税务管理部门、面向国家其他经济和行政管理部门、面向科研院校的需要。同时本着造就“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型复合人才”的专业发展理念,立足于培养“精财税、通金融、晓法律、懂财务”的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高级财税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以下五项核心技能:财税基础理论与方法应用技能、公共事务管理技能、企业涉税服务与税务风险控制技能、国际涉税管理及跨国税务处理技能、高水平涉税鉴证业务处理技能。具体能力要求及专业核心能力、工作岗位和对应的课程模块参见下图。
(二)财政学专业(税务师方向)核心能力培养技术路径
1、突出金融特色,科学厘定财政学专业(税务师方向)核心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关系。立足于培养“精财税、通金融、晓法律、懂财务”的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高级财税专业人才。
2、以“四大能力要素”为核心,合理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关系。
3、构建适应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要求的理论课程体系。其核心课程群主要包括教育部规定的财政学专业核心课程税收学、税收管理、政府预算、税务稽查、税收筹划、国际税收、中国财政史,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CTA职业资格考试要求,整合现有教学资源,设置税法一、税法二、税收相关法律、财务与会计、税务代理实务(以上课程为税务师资格认证必考内容)等课程。选修课以拓宽专业知识领域为目标,设置时增加选修课门数和学分占比,使学生掌握税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合同法、审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开拓专业视野,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4、构建适应税务师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性”的实践课程,重点培育学生职业基本技能;事务所与学校协同发展,践行“合作、包容、互鉴、共赢”的丝路精神,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毕业实习,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设置灵活的毕业论文形式,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能力;事务所与学校共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优秀职业品质;积极开展以税务师职业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能力;依托现有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涉税综合实验中心。
(三)财政学专业(税务师方向)核心能力培养制度路径(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
1、重视学科建设,且要制度化、规范化。建议结合学院重点学科、精品课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建设,对财政学专业进行学科建设规划的充分论证、制定工作,在学校学科规划基础上,统筹安排,以财政专业为依托,适当调配学科建设专门人员,并重视结合校外专家及社会实践部门意见,拟定、论证、制定财政学学科建设年度计划及中长期规划,其中包括学科点、专业方向、重点建设项目、课程体系、学分的课程分布及各学期的学分分布、师资力量建设、科研建设等内容,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2、按照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优化财政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金融类院校重点专业是金融学、会计学专业,建议在公共基础课基础上,建立“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一体”为财税专业课程,“两翼”为会计学、金融学课程),实现优势学科的横向联合。并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以及国内外院校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训的机会,真正体现理论适度、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的探索,我国财政学的理论体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由国家财政理论向公共财政理论过渡。财政实践处在了一个大转型期,财政理论自然也处在了一个大转型期,财政学的教学方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深入探索财政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
一、财政学课程特点及一般教学规律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分配活动的学科,是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财经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认识财政学课程特点及其一般教学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财政学的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一)财政学课程特点
1.财政学内容抽象、宏观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为财政学的基础理论,主要阐述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职能以及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理论;第二部分为财政的支出,主要阐述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第三部分为财政的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国债;第四部分为宏观政策,主要阐述政府预算、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这些内容抽象宏观,涉及面广,课程理论性强,定性分析较多,案例较少,学生对理论性和抽象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缺乏兴趣,而且学生总感觉财政学的内容是“高大上”,距离实际生活太遥远,无法身临其境,因此体会不深,所以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1]。
2.财政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习基础要求较高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财政学作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财政学的教学内容看其实践性也是非常强的,如税收,包括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如何征税、什么条件下采用税收优惠或减免等;还比如社会保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参加社会保险以后,使得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和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但是这些内容教材中涉及的并不多,所以对于非财税专业的学生来讲,今后的学习内容不再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学完财政学课程之后,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而以后踏入社会对税收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知识较多,会造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二)财政学教学一般规律
财政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因此,研究财政学教学规律,应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必须把握其系统性,力求深入、严谨、扎实,重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实践教学应以财政理论为基础,将财政理论融于实践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及操作能力。
二、财政学教学方法运用的主要依据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教学的载体,教学方法总是为教学服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每一门课程都会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会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财政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财政学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财政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内容庞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所有经济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目标就是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并在财税领域应用和延伸,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财政学过程中拓展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而丰富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就必须借助于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践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生动形象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
(二)财政学教学方法应反映出财政学独有的学科特性
按目前学科分类来看,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分支之一,但作为专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支,财政学在研究领域、研究的制度背景以及交叉学科特性等方面和其他应用经济课程存在明显区别。财政学所独有的以上三方面学科特性决定了应在财政学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分析财政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使一般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切身感受相结合、普遍规律与具体制度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财政学教学方法及运用
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在教学方式改进的理念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财政学教学中要建立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财政学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学生的主导作用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首先,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促使每个学生对每一部分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促使学生在课前就进行自主的、主动的和有针对性的讨论。其次,以实践为导向,将课程内容与具体的财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专业不同,教学重点不同,方法不同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应该以税收这部分作为重点,尤其各种税的计算,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以后学习《税法》打好基础,在教学方法上,会计专业侧重于案例教学法;对于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财政学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社会保障这部分,因为从学生的就业去向看,更多的是在单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这就要求他们掌握各种保险的缴费比例,以及办各种保险的程序等等。在教学方法上,人力资源专业侧重于角色互换法。
2.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18年,由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首创,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财政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遍规律与具体制度相结合的学科,所以案例教学的运用在财政学教学中就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案例教学通过对社会真实经济生活的财税案例进行分析,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它能迅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他们会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在案例和财政基础理论知识之间寻求答案,踊跃发言。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不断否定一个又一个错误,最后形成正确的认识,就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全面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4]。
3.推广双语教学法
双语教学是指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掌握外语。在中国,双语一般是指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随着全球经济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外语不仅成为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经济学没有国界,财政学作为经济的一个分支学科,必须在国际环境中才能与时俱进,所以其发展离不开国际经济环境,因此市场需求更多的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推动财政学教学方法的转变,其中英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双语教学是教学方法中比较成功的实践。在财政学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创造学习和应用英语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学生更深刻、更透彻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快速获取国外最新的学术信息、研究成果、国际经济动态、养成用英语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4.社会实践教学法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只有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才能掌握得更透彻。所以财政学的教学离不开实践,要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财政学的热情和兴趣。对于教师来讲,一方面要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专业实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假期其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一部分安排集中实习,一部分进行专题社会调研,比如农民负担与农村税费改革、高校债务风险、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等[5]。
5.讲座教学法
讲座教学就是邀请财税专家、学者以及财税工作部门的领导,针对财政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或者税收实务进行专题演讲和交流,使学生接触财政学界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流派以及税收的具体操作流程,了解财政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财税改革的进程,加深对财政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认识。
6.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将学生放在仿真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身份并且可以互换,从事各自的工作。角色扮演法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财税实务模拟操作教学软件或案例,设定仿真的征税环境,其次由学生分别扮演扣缴义务人、纳税人、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等各种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征税、计算税款、纳税、税收筹划、税务代理等模拟操作。在模拟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环节实际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6]。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即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学的需要。财政学的多元化特点要求财政学教学方法必须更加多样化,并且不断革新,与时俱进。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财经类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财政学教学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财政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基础理论课,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将经济理论与实际运用有效结合起来,因此,财政学教学应该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将专业学科较好衔接起来,使学生在整个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经济管理类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有些学校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两门课程同时开设,使学生在学习财政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很多知识点没有办法深入了解。财政学相关理论更多是在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基础上的运用,同时开设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比较抽象,无法融会贯通。另外,有些高校在大一就开始财政学这门课程,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一些非财税专业,在没有任何财税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难度很大。大一期间更多开设的是一些专业基础类课程,比如宏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虽说财政学也是一门偏理论的课程,但缺乏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整门课程听起来有点“听天书”的感觉,很多学生学习时间仅限于上课时间,所以虽然开设了财政学这门课程,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方法稍显单一
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在许多高校多媒体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教学可以不用花大量的时间板书,尽管教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教学模式仍较为陈旧。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的还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方式,仍然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课件播放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消化所学内容,教学效果可能更差。到考试的时候,又出现考试考笔记、学生背笔记的恶性循环,这样教学方式下,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另外,有些老师可能担任几个专业财政学这门课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不同专业的专业基础差异,上课使用的课件、讲解的内容和重难点都是千篇一律,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凸显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金融专业讲授时可以将国债部分内容讲得更细,国贸专业讲授时应增加对关税、国际税收等内容的讲解。
二、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学科认识
在学生刚进大学时,可以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对于大学生活、专业课程、专业学习等有初步的了解,清楚自己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及其之间的联系,为以后讲授相关课程时奠定基础。针对非财税专业学生最开始学习财政学时,教师首先应把课程提纲简单介绍给学生,并说明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该专业的联系,以及课程所学内容在以后生活工作当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对于财政学这门学科的认识。财政学虽说从名称上看主要是与财务和政治相关,但实际上就是跟经济管理相关,任何经管类专业都涉及到这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学科之间联系的认识。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可能是独立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的,不能让学生有临时抱佛脚、学完就丢的心理,为学生梳理各门课程的关系,通过财政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好的链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为后面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针对不同专业,合理设计课堂内容
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其基本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但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财政的要求与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现目前还没有针对非财政专业编写的教材,都是相关专业通用教材,因此,这也要求教师讲授的内容可以适当作一些调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对于非财税的众多经管专业,教学内容上也要重点体现出各专业的特点和差别。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财政的有些理论只需要了解一些结论就行,对于具体的推导过程及其原理就不用掌握那么详细,但是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就必须掌握相关内容。对于国贸和金融等专业的学生更侧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但对于管理类的专业的学生更多需要掌握财政的一些理论及制度管理的知识。所以,教师教学时应针对不同专业,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三)理论结合实际,实践结合知识
理论来自实践,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财政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提高学生运用财政理论与相关知识分析认识客观经济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求财政学的理论教学应与客观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时,可以引入课程相关案例。案例教学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环境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让学生有学习这门课程没有用的想法。但是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课余时间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了解现实情况,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逐步完善培养方案,改善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课程的选择与设置当使学生在接受基本科学素养训练的前提下,掌握本学科门类范围内的基本理论,获得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因此,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授课时间如何安排,使整个专业体系紧密联系,层层递进。财政学是一门跨多学科、专业化强的课程,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该门课程,也需要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培养方案的安排,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同的专业由于开设专业课程的差异,学科基础都有所不同,非财税专业在开设财政学这门学科时并没有像财税专业进行过系统地财务、税务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但对于一些基础理论性课程必须提前开设,比如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为学好财政学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学生学好一门课,除了合适的教材以外,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尤为重要。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各种教学手段应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既要重视传统的课堂教授,又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向学生传递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尽快的消化基础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新式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使学生在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这样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根据历史的记载可以得知,案例教学法的发源地在古希腊,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现代案例教学法开创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创造的,随后便运用到财政学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将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使其一起参与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也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将书面的知识和具体的事件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认知的目的。随后,案例教学法便以其众多的优点被普及到全世界的课堂教学中。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财政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析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并且需要通过政府的经济活动来研究其影响。财政学又叫公共部门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在众多的学科中,它是联系一般经济理论科目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桥梁,具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一般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的特点。我国传统的财政教学比较偏重于理论的学习,硬性知识较多,从而忽略了定量和实证的研究。除此之外,传统的理论施教方式比较单一,教师讲课内容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必须在财政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财政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目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对学习的内容感觉枯燥无聊,即使记住了一些财政学的概念,但是,不久后便忘记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深入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掌握,没有做到深入理解。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入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针对这些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方面,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讲课内容生动形象,能够使学生深入掌握财政学的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来探究问题,可以提高应用分析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2.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的案例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案例的复杂性,从而认真地分析案例和解决问题。另外,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并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设计
在案例教学法中,选取和设计案例尤为重要。在选取案例的时候,教师应选择典型案例,即采用有代表性的案例,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课程的内容来选择案例,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此外,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要具有综合性,要体现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案例的真实性,促进学生对案例的思考。
(二)案例的使用
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案例授课,具体来说,运用案例的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讲解式、课堂讨论式、课堂辩论式和专题讲座式。不同的使用方式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本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让案例产生预期的效果。比如:对于时间安排较少的课程可以采用讲解式的案例,将案例和重要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事实;对于时间安排较多的课程可以进行讨论式或辩论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案例的使用效果。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含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财政学是经济学专业中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财政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
大多的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口头表述上都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但比较空泛,缺乏适应市场需要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实际上与过去相比,并无根本的改变,作法上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导致毕业生缺乏适应市场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未能体现自身的特色
具体表现是,选修课少、没有特色。由于出于成本的考虑,人才培养方案中选修程少,学生可选余地小,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度。同时,专业课设置缺乏特色。众所周知,而特色又是通过课程具体体现的,是专业的生命。1999-2000年,斯坦佛大学开设了5735门课程,其中只有1名学生选的占21%,8名以下学生选的占52%;15名以下学生选的占75%。选修课数量及特色课和专题讲座对地方高校无疑是重要的。
(三)课堂教学的社会延伸不够
大学课堂很大一模块来自课堂之外,课堂教学社会延伸就是大学在传统课堂之外还应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如学述报告、社会实践、学术交流、社团活动等,学校虽然也有一些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学术报告、社团等活动,但由于经费及师生积极性等原因多半这些活动流于形式。没能为学生安排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到对口部门进行锻炼与体验的机会,而上交的报告多半是学生从网上找到范文并稍加改造的产物。
(四)教学环节存在着问题
对于许多地方校财政学专业而言,课程信息化就是从在黑板的“满堂抄”变成了电子版的“满堂念”。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及应变能力。许多情况是教师只对课上的时间负责,课下学生所做的与课堂没有关联性,学生找缺少方向感,导致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差的学生课下时间大都“荒废”了。
二、构建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需求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办学的关键在定位,定位的关键在人才培养方案。需求导向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无疑是地方校财政学专业理性之选。根据国外对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财政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是应用型人才更强调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方案要有所兼顾经济理论、经济方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
(二)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进行如下的改革:一是强调专业特色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如开设地方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政府采购等理论性较强的应用类课程。二是增加了操作性应用类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了财务会计、证券投资、税务代理、纳税筹划等课程。三是强化了基础类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四是增加了课内实验的学时数。增加税务代理、税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纳税筹划等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
(三)改进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税收代理和税收管理知识,还是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知识,基本上依赖传统的“空对空”的课堂讲授方式,既给教师授课带来困难,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操作上,在重视财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重视对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成为“双师”。
(四)强化实践教学
美国有1/3的高校是应用型教学模式。加拿大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是应用型模式。在加拿大,合作教育下的毕业生非常受欢迎,因为此前他们已有将近1年的工作经验,走上工作岗位很快能胜任工作。强化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不仅从思想应重视实践教学工作,还应从经费、计划落实、跟踪管理、检查等方面全方位的落实。给学生争取更多的接触实践和社会的机会。
一、财政学本科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思维
现在的财政学本科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一切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主动性创新思维,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不会也不可能尊重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在财政学专业覆盖范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早期的财政学研究范围较广,从学科专业设置来看,一些大学的财政系除了现在所说的财政学专业之外,甚至还包括货币银行学、信贷、会计等专业。从研究方向来看,财政学专业还包括现在财政界很少涉及的财务管理和投资。伴随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迅猛发展,财政学因学界的自我放弃,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甚至连财政部门活动都无法全部覆盖,在发展中甚至放弃了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领域,专业设置越来越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引起财政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受传统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已明显与现有社会需求不相符。在过去,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输送到以财税部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如今,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与财税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明显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符。但各高校财政学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教师依然主要结合教材,根据财政学专业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来更新自己的讲义,把相邻学科的知识点充实进来,一股脑儿地讲授给学生。这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即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把关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已有观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制,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激情。这种注重学术养成、注重知识传授、注重批量化生产、忽视个体的差异化发展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就业空间本就不大的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竞争能力更加弱化,更加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财政学专业对本科生的教育同样如此,应当实行宽口径的培养,拓宽培养目标,除面向财税等政府部门外,还要面向各类企业、公共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促使传统的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改变。而在专业日益细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层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使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向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专业本科教学理念转变。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本科教学理念,是与传统教学理念有着重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重视人的个性与个性化发展,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家长的尊重最大化原则。近年来许多高校也认识到这点,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并对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尤其是财政人才的培养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二、基于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政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政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政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军,2004)。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政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财政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其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个性化财政学本科大学生的具体方法
这种以培养个性化财经类本科大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该以“问题—发展”模式为主。正如李亦菲在《个性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和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先知与后知、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没有拘束的开放交流,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组建多元的小型团队,引导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团队。以公共收入与支出的部门为导向的“职业型”研究团队,以“经济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等。并将最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法,用于财政专业课程的讲授,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财政实践中模拟和实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应该以“问题———发现”型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师队伍,也要有负责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队伍,还要有针对学生特殊需求的专业辅导员队伍,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大学究竟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还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地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国库、税务机构等财政活动现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讲堂”变为“讨论”、“对话”、“研究”内容“发酵”、“火花四溅”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性学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在运用试验教学法时,要与课程的合理定位、内容设计和相关资源建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应该受到约束,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成长。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作用的中小企业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然而现实中的有些管理政策,尤其是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已不适应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甚至影响着其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税收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乡镇是我们囯家发展最基本的阵地。我国目前处于城乡统筹共同高速发展时期,全国的乡镇财政税收都在进行着深化改革,然而财政税收依旧存在许多尖锐的问题,并且越来越严重。当下我们需要重新制定一套适应我国乡镇发展的财政税收新模式,需要不断的优化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把乡镇财政税收发展问题放在首位。税收困难、财政收支不平衡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就如何解决乡镇财政税收问题,对促进乡镇财政税收发展制定新模式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发挥好政府在乡镇公共管理职能提出了几个建议。
关键词:乡镇财政税收;城乡统筹发展;发展模式“县镇”联动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中间阶段,城乡统筹也在不断发展,可是我国乡镇财政税收依旧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去重视,并且解决它们。乡镇财政税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的财政税收很不平衡甚至有两极分化的情况。
一、我国乡镇财政税收的现状与问题
想要改变目前乡镇财政税收不平衡这个艰巨的问题,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探索制定一套顺应乡镇发展又能促进乡镇发展的财政税收新模式。需要不断改良和完善乡镇财政税收的管理制度。从制度、模式两方面上入手,才能增加乡镇税收的渠道来源。需要重视对财政税收这一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
(一)乡镇财政支出负担大
从90年代起,在完全取消农业税的过程中,我国面临乡镇财政税收急剧减少的困境。国内企业没有强劲的经济实力,还处于发展幼年阶段,过重的赋税负担会影响企业发展,税收收入只通过增加企业负担将会对税基产生严重伤害,税基可能会急剧萎缩。现在,我国乡镇财政在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税改后,乡镇财政与小税种的支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很难支撑乡镇财政支出,分税制导致债务的偿还等问题无法用乡镇税收来填补。
(二)有待完善的乡镇组织机构,乡镇组织收支水平是不合理的,收支极度不平衡。分税制和农业税取消都大力度消减了税收收入,而不停增长的支出包括基础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建设等费用,乡镇组织收支极度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最为严峻的问题,乡镇组织机构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运行方式。
(三)我国乡镇财政管理高耗低效现阶段,我国各乡镇财政管理层都在为行政费用高这个问题头痛,分税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问题的尖锐程度。政府通过对零户和预算方式统一的管理,但仍然治标不治本,财政管理理念并没有被完善改进,还是沿用了以往粗放的方式进行管理,严重的影响财政管理的效率。首先,从事乡镇管理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有限,在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更加加剧了行政费用支出不合理、管理支出过高的问题。其次,税费配套设施不配套甚至有的地区严重缺乏,即使分税制向基层不断渗透,相应的配套设施依旧是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独生子女费、乡镇医疗卫生需要的配套资金、环境支出这些费用都突飞猛进的增长,财政管理并没有合理的发挥它在财政上的作用,行政支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成为乡镇的沉重负担,严重阻碍了乡镇的发展。
(四)乡镇财政资金预算审核力度低乡镇财务业务管理范围:乡镇教育方面、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企业资金扶持方面。鉴于支出频次的频繁然后审核的力度却很低,这共同导致资金运转很随意,这严重威胁了资金的安全。
二、乡镇财政税收发展改革的应对的方案
我们必须根据本国当下的国情来制定相应的改革模式,城乡统筹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现在,农村的经济改革不断增加试点地区,乡镇这一级别的财政权力和行政权利无法达到平衡,这是很难通过短时间来改变的问题,所以应该转换角度,从税收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个管理系统监督管理资金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我们的税收的渠道是固定,税收的对象是固定的,那么我们能入手的就是整个资金收取和支出使用这一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力度,乡镇税收支出的主要地方是居民公共设施上,如马路建设、农田灌溉工程建设。这些都是规模大,投入,人员调动性强,且很难短时间创造出实际经济收入。所以我们要对这些项目进行缜密细致的评估,避免造成资金不必要的流失、流失去向混乱和资金金额不限定等问题,要监管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一个高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力的保证资金支出能效率。在财务管理具体操作上,要严格对财务会的核算工作,发挥起乡镇会计核算的作用。建立一个债务消化监督制度,并且做到上级财政一定要严密监控下级政府债务,把这项工作纳入考核的项目指标。
(二)税收分层次管理
以全国范围为参考,我国各个省份的经济能力的差距已经很明显,然后下分到各乡镇更是经济实力参差不齐,有的地区的税收非常可观,但更多乡镇的税收非常不尽人意,即使是在同一县区内的各乡镇间,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税收多少之分。因此,要想能充分调动各乡政府的积极性,我们就要因地而异,对于财政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乡镇适度下派一些财政任务放宽一些财政权力。对于那些条件差经济实力弱的部分地区,就可以用上“县镇”联动的管理方法进行援助。
三、结束语
本文从改进乡镇财政税收发展的角度讨论财政税收目前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优化改进方案。我们提出每一项新模式都要结合我国国情。现在城乡统筹不断推进是我们乡镇地区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以,要从税收分层次管理、监管资金等方面入手,努力改善乡镇财政税收困难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张如红.乡镇财政税收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5,(2):260-260
[2]王青松.乡镇财政税的模式和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46-47
[3]秦兰玲.论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税收的改革对策[J].时代金融(中旬),2015,(8):68,71
[4]钟芳山.发挥财政职能,创新财政理念[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2):99-99
[5]郁红艳.试论增强乡镇财政调控能力的有效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249-249
[6]颜慧.乡镇财政所职能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9):226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统筹的深入发展过程中,随着乡镇财政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入化,我国乡镇财政税收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导致城乡财政收支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必须寻找到适合我国乡镇发展情况的财政税收模式,同时对地方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改善,从而促进乡镇财政税收的发展,解决财政税收的难题,解决城乡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乡镇财政税收中存在问题,探究出一套能够优化乡镇财政税收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挥好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
一、目前我国乡镇财政税收的现状与问题
(一)乡镇财政支出量比较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分税制逐渐向农业税的完全取消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正面临乡镇财政税收大幅度增加的困境。相关的专家建议通过增强收收力度来弥补税收改革所带来的困难,然而此时我国乡镇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发展比较缓慢,难以承受过于沉重的赋税负担。同时,乡镇财政税收收入仅仅通过这种发展模式将会对税基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导致税基出现萎缩的情况。当前我国乡镇税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力度较大,尤其是城乡道路建设和电力设施建设。税收改革之后,小税种和乡镇财政较大的支出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难以真正支持乡镇财政的支出。此外,分税制促使乡镇债务的偿还发生了变化,债务的偿还难题难以通过乡镇税收来解决。
(二)乡镇组织机构运行缺乏完善,收支存在不平衡
在我国,多数乡镇组织机构运行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在财政收支方面,出现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在某些经济更为落后的地区,由于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缺乏多样性,农产品缺乏足够的商品化程度。过去农业税的存在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赋税压力,现在农业税的取消给农民带来了很多的利益,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却也大大的增加了乡镇财政机构的经济压力。分税制的实行,农业税的完全取消,减少了获取税收的渠道,加上乡镇财政支出不断的增大,政府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卫生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财政收支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税收难以满足支出需求。
(三)我国乡镇财政管理效率比较低,缺乏足够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乡镇财政管理普遍存在行政费用比较高的问题,在分税制实行之后,虽然我国政府对预算方式和零户进行统一的管理,但是多数乡镇财政管理理念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依然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影响了乡镇财政管理的有效性与效率。一方面,乡镇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文化素质,同时在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有所缺乏的环境下,更加造成了行政管理费用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相关的税费配套设施也有所缺乏,在分税制的不断深入的同时,相关的配套设施并没有随之而出,特别是乡镇医疗卫生的配套资金、环境费用、独生子女费用等方面,面对这些费用的高速增长,乡镇财政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导致行政费用难以受到有效的控制,成为了财政机构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也影响了乡镇的长远发展。
(四)乡镇财政资金预算支出不合理
乡镇财务管理范围包括很多方面,如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乡镇教育财务支出、乡镇企业资金扶持支出等。因为资金支出项目较多,因此资金支出预算不合理不全面的现象始终存在。另外,由于支出频次频繁和审核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资金编制支出的随意性也比较大,这大大降低了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二、如何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发展模式
(一)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完善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为乡镇财政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证。第一,在乡镇政府沉重的债务方面,应当避免产生更多的新的债务。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来采用不同的财政管理方式。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赋予更多的财政自由权,基于更多的财政支持,从而大力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针对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应当加强对当地财政收支的管理力度,促使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对收支进行严格的控制。第二,必须重视对乡镇会计和审计方面的管理,加强会计核算,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对会计相关的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对债务方面应当加强财务报告的管理,必须建立起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并且要求遵守相关的制度规定。
(二)税收差异管理必须予以重视
在我国,不同的乡镇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因此税收的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税收差异管理,增加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财政自由权,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进行严格的财政管理,严格控制其财政支出量,通过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带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三)严格监督资金流向
在地方政府的税收比例当中,地方企业的财政支出占有着极大的比例,为了大力扩展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民生工程建设,为了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不断的增大投入。由于税收来源所带来的局限性,资金利用率的提高成为我国乡镇财政税收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在进行财政投资之前,首当其重的是对投资的收益进行深入的评估,其次必须对资金的流向进行严格的监督,对资金的利用情况进行监管,避免资金浪费和滥用情况的出现,从而促使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提高。
(四)完善地方政府与省市政府上下级财政结算办法,确保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
当前我国已经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这对于明确省市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划分、权利划分都有正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因此,为了确保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提高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完善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办法。
(五)明确财政支出目的,加强乡镇村三级资金使用监管
首先需要明确乡镇财支出目的,根据年度政府计划,切实编制好可执行且经过充分审核的财政预算编制。其次,要加强乡镇村三级资金使用监管,财务人员需要明确财务财政资金监督的目标,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的范围,强化财政资金预算的制定标准,加强指导和督促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与乡级、村级及县级财政部门共同协作,形成监督合力,确保乡镇财政支出落实到民生最需要的地方。最后,为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资金需要逐步下放,同时重点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需要形成监管态势,如企业对资金利用不善,要及时停止拨款,以免浪费财政资金。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乡镇财政税收的改革深入化,面对我国城乡统筹所带来的挑战,面对我国乡镇财政税收发展所存在的困境,必须重视乡镇财政税收制度与发展模式的完善,从而更为理想的发挥乡镇财政机构的公共管理职能。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财政预算反映整个国家的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财政预算公开是预算民主的体现,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预算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预算作为财政管理中的首要内容,主要任务是将未来的财务安排进行一定的规划,然后制定一个详细的财政收支计划。而乡镇的财政预算管理将会影响到乡镇中的民生问题,为了切实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乡镇的财政预算通常需要更加严密谨慎的计划。而财政预算作为我国乡镇政府的财政工作中的首要环节,利用传统的方式是不合理的,还需要进行更加具体的改革,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而现在我国的乡镇财政预算的状况还存在很多弊端,使乡镇的财政工作出现一些问题,增加了财政管理的难度。
一、目前乡镇财政预算中的主要弊端
我国现在正处于发展之中,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其他方面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而乡镇政府的财政体制也正在不断的探究和改革。虽然我国乡镇的财政体制已经逐渐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影响着乡镇财政工作的准确性,尤其对财政预算的影响较大。而乡镇财政预算中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乡镇财政预算无规范性。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乡镇的财政预算工作的规范性较差,乡镇的财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即便将正确的财政预算计划制定出来,也会在真正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阻碍。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乡镇财政部门的管理层太过随意,在制定财政预算计划滞后,依然不按照预算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而是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不科学地滥用财政资金;二是有些乡镇不按照国家的规定,随意地改变财政体制,不受国家规定的约束,随意地增加政府的支出或减少政府的收入,不断地改变财政预算计划的收支结构,使乡镇的财政预算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而正是这种毫无规范性的财政管理方法,使得乡镇的财政预算工作成了纸上谈兵,虽然能够制定计划,但是却没有实际的作用。
2.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简单。
而影响乡镇财政预算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乡镇财政预算的编制较为简单,缺乏严密性。造成乡镇财政预算的编制简单、不够严密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点,首先是乡镇在进行财务预算工作之前没有进行过详细的分析,也没有切实地调查乡镇中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乡镇目前发展的现状,就对财政收支妄下结论,使乡镇的财政预算计划不符合财政状况;其次是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对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对于财政预算的工作也是敷衍了事,将财政预算的编制过于简单化,完全不考虑乡镇财政预算在之后的乡镇财政工作中的作用,使财政预算编制成了一张“空头支票”,没有实际的用处。由于以上的两种情况,我国乡镇的财政预算编制始终都不够详细,而且并没有起到真正的预期作用,当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这种现状会使乡镇的财政工作变得更加繁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还有可能造成乡镇财政的亏空。
3.乡镇财政部门会计信息失真。
造成我国乡镇财政预算困难的主要原因,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点就是乡镇财政部门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是财政部门效率的重要保障,而现在我国许多乡镇财政部门会计信息的质量都比较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存在,给乡镇财政部门的财政管理带来巨大的隐患。而造成乡镇财政部门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于财政方面的信息管理都没有一个严谨的态度,会计信息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审计和核实,使许多会计信息存在错误,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而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很多乡镇的发展程度比较落后,在全国信息化的时代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处理会计信息的方法依然是传统的方法,效率较低、速度较慢而且准确率也比较低,这样就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不但会影响乡镇的财政预算编制工作,还会对核算乡镇的净资产值造成极其重大的影响,使乡镇的财政管理出现巨大的漏洞。
二、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的规范性。
加强乡镇的财政预算管理,首先应该加强乡镇财政部门进行财政预算的规范性。现在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缺乏规范性主要是由于相关的规章制度比较薄弱,所以应该先对乡镇的财政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将乡镇的财政预算中的资金以及处于财政预算外的资金一并归入到乡镇的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的调配,杜绝再出现财政部门的管理层滥用职权,随意调拨资金的现象,对整个乡镇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以及规划,利用严格的财政管理制度来约束财政预算的编制,并严格地按照财政预算的编制进行有效的财政支出与收入,使乡镇的财政预算工作步入正轨。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对财政预算进行科学的编制,乡镇财政部门不得以个人的意愿来随意增加开支或减少收入,确立一个规范的财政工作体制,提高乡镇财政工作的有效性。
2.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的严密性。
现在的乡镇财政预算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财政预算的编制缺乏严密性,财政预算的编制中漏洞过多,不能起到对财政的控制作用。而对于这种现状,乡镇财政部门应该加强对乡镇居民实际需求的了解和乡镇实际发展状况的了解,对乡镇真实发展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分析,从而真正地设计出严密的、适合乡镇发展情况的财政预算编制。另外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多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考取专业证件,同时增强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使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切实地为人民去服务。
3.提高乡镇财政部门会计信息质量。
乡镇的财务预算是需要以乡镇财政部门的准确会计信息为依托,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会严重阻碍乡镇财政预算和乡镇财政工作。所以现在对于我国的乡镇财政部门应该致力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财政部门的管理层都要加大对会计信息的审核效率,避免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另外,还要引进新型的会计信息统计技术,使乡镇企业的财务部门全面实现会计信息网络化和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信息的统计效率,为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提高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我国的乡镇财政预算的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使财政预算管理缺乏规范性、严密性,乡镇财政部门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比较低,所以,我国的乡镇应该落实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善我国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带动我国乡镇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发展效率,使我国的城乡发展趋于平衡。
一、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会计核算范围较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的资金投资形式朝着复杂、多元的形式发展,但是,政府预算的方式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任何转变,依旧保持原来的水平,方式单一,难以和现如今核算要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相适应,财政预算会计方式不足以满足新形势的需求。并且,随着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库体系,国库资金逐步走上了资本化运行的道路,许多政府资金都是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然而,我国现有的财务会计预算仅仅停留在核算财政资金的支出这一方面,并不包括国有股份和资本化的有价证券的核算。由此看来,财政局会计核算的范围比较小,缺乏广泛性、全面性。目前我国政府采用这种形式简单的预算方式,并不能准确的显示政府的实际的资产流动、支出和收入等状况。政府的财务报告存在许多问题,并且缺乏说服力和约束力,这样极有可能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政府固定资产核算缺乏完整性
根据我国会计预算的规章要求,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都需要将自身拥有的固定资产准确无误地记录到单位的账本中。然而,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根据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计量只需要对单位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记录,不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进而会导致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报表上不能查阅到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动情况、实际价值、使用情况等信息,使得账面上的固定资产与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相符,存在较大的出入,无法准确的反映出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成本,进一步造成单位在提高服务的时不能准确的体现其消耗的资金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在核算自身固定资产的时候,并没有将单位资产平均分摊到每一期的资产支出中去,而且相关的会计核算缺乏科学性,进而导致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时出现问题,影响了财政会计的监管力度。
(三)收付实现存在局限性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预算方式。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内容,会计预算主要把单位本期发生的各种实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记录到账面上,没有核算单位本期应该承担的支出和本期应该纳入的收入,这样就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以及负债的情况没有被准确的记录和反映出来,会使得在做决策时形成错误的判断,从而极易产生财政风险,如果发生,也很难得到控制。例如,在会计做预算时,由于没有把单位本期的财政支出和收入准确地记录到账面中,没有将财政负债情况显现出来,这样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可支配的收入超出了实际情况,使得政府预算管理的能力减弱。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将债务信息完全、完整地披露,造成单位财政收支不平衡,由于账面上并没有反映单位资产的真实情况,造成财政风险没有被及时地反映出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不能对当前的财政风险做出及时、准确地判断。并且,这种收付实现在会计每一期中造成财政资产收入与支出不具有配比性,影响了收支结余评价的真实性,从而使得会计预算信息真实性的缺乏。
(四)会计预算管理范围存在局限性
通常,财政机构会计预算的范围相对较小,往往只对政府直接拨款进行会计预算的核对,这样便导致会计预算无法完整、准确地显示政府财政资金的运作信息。但是,对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样单一、缺乏完整性的政府会计预算已经远远满足不要体制的要求。同时,政府的投资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产生许多新形式的投资方式,针对于这种现象,原有的会计预算管理也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
二、强化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会计监督新观念
财政部门应充分行使法律赋予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管理权等,这对于财政部门来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既是法律赋予其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财政部门应该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会计的管理工作。如果财政部门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忽视对于会计的管理和监督,这种做法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财政部门还要合理、科学地做好财政支出和收入的预算工作,这样会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调节产生有利的影响。财政部门在做好财政收入等主要任务之外,不能忽略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财政部门还需强化对会计监管的力度,不仅仅要加强定期检查工作的质量,还应该在日常工作时进行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不断的完善各单位对于内部的调控机制,与会计的监督和管理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监管体系。
(二)明确会计监督工作的内容
财政部门对会计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时,首先要明确监管工作是否与法定要求相符合。主要查看以下几方面:各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真实;各
单位的记账本位币、会计年度、会计记录文字等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制度;各单位是否有与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记录、收入、支出、所有者权益以及计量等内容。
(三)保证预算编制质量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前提,同时也是会计预算的重要内容。所以,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预算编制对于提高会计预算工作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不断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财政局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联系实际,在收支目标的计划中加入收入、财务经营活动,根据数据工作的需求,预算编制人员通过加强学习,合理的提出针对各种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如实记录财务经营活动中的数据信息和会计报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完善会计预算管理制度
财政部门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实现全面核算,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财政局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管理制度。这是我国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财政核算会计方式也应该改变原来单一的模式,使用多样化的模式进行会计预算管理。并且,通过提高执行预算管理力度的有效性可以使预算管理得到强化,在预算体制得到完善后,财政部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落实,并严格的监督整个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使得财政资金的流动情况逐步透明化,明确了资金的支出和收入情况,减少了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五)强化预算监管力度
不断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力度,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针对财政预算超出预期的现象,首先要向相关人员指出问题,让其认真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报账工作的管理。对于没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财政预算工作的情况,财政监管部门必须要依据法律进行责任追究,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会计预算没有差错的行政事业单位,可是进行适当的奖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加强会计预算管理人员对工作积极的态度。
(六)加强会计的素质培养
根据会计预算工作的要求,会计在填报数据时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这就要求会计具有极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自身的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同时对提高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财政部门首先需要强化会计自身的职业道德的学习,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也要建立其终身学习的意识,依照不同的工作需求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向,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实事求是,忠于职守。并且财政部门可以通过会计考核和诚信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总结
综上所述,财政局要清楚的了解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以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断完善各类体系和制度,做好会计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树立会计监督新观念,明确会计监督工作的内容,保证预算编制质量,完善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监管力度以及加强会计的素质培养等措施,以减少或者避免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财政学理论自亚当.斯密以来随着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研究的范围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张而日渐丰富,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同时也面临许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政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财政学课程在高等财经教育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财经类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财政理论的不断完善,财政学教学在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包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积极推广问题式教学、主动采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引入举例教学等。
[关键词]财政学;问题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举例教学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财政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学科,是研究政府配置资源的应用经济学。西方财政学理论及其体系形成较早,一般认为,1663年威廉•配第出版的《赋税论》为财政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标志着财政学理论的诞生;1892年巴斯塔布尔《财政学》、1898年阿当斯《财政科学》和1928年庇古《财政学研究》等著述的问世,标志着较为完整的财政学体系的形成;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使财政学的分析基点和根本思路从履行国家基本职能转到政府如何提供公共品与服务上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分配论”为主流的财政学理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2次会议正式确立公共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理论体系逐步得到发展与完善。
一、财政学课程简介
从学科性质上来看,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是以经济学为核心,兼顾管理学、会计学等相关内容形成的一门课程。从我国教学方案的安排中,财政学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财政学专业,财政学是作为专业理论课,起着衔接经济学与财政专业课的中介作用;对于经济学专业、各财经类专业及工商管理专业,财政学是必修的8-10门核心课程之一。目前,本课程授课对象广泛,经济类专业不论中专、大专、本科还是研究生均开设此课程,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从财经类本科生的课程安排来看,财政学通常是在学生先修完一些经济学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同时,财政学课程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税法学》、《公债经济学》《公共预算》等课程奠定了基础。财政学从内容上看,以现代公共财政的支出、收入、管理、体制和政策为核心。一般包括财政概念和职能、财政支出理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理论、税收原理、税收制度、非税收入、公债、公共预算、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等内容。财政学不是简单地介绍财政本身的收支问题,而是讲授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如何通过自身的特殊机制来实现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运行规律。财政学课程具有课程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实践性较强等特点。
二、当前财政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财政学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比较枯燥、实用性不强。因此,对财政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如根据有关学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财政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选择了一般,只有少数同学选择了非常满意,另有近1/3的同学非常不满现行的教学方法。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该课程本身内容较宏观,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的传授,而采用以教为中心的方法,比如讲授法。轻视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在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中,我认为第二个原因是主要的方面,内容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可能会引起学习兴趣的低下,但并不是绝对因素。如果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即使枯燥的课程也可以讲授的很生动。发言代表确定后,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大家针对给定的话题自由讨论。每组讨论结束后,由发言代表按次序站在讲台上进行发言,将本组的讨论结果表述给大家。最后在各组发表完意见后,教师应做好结论的归纳与总结工作。将结论的要点一一明确,对每组的发言情况进行点评,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缪慧星.浅谈关于《财政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14(6).
[3]周伍阳,谢德君.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初探.中国市场,2013(22).
[4]林晶.多样化教学方法在财政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科技创业月刊,2012(11).
摘要:《医院会计制度》中,“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范围仅限定为医院按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补助,公立医院财务会计的指导性丛书《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并未列举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补助的具体账务处理指导性示例,且年终决算时财政一体化平台的部门决算报表要求单独揭示该事项。通过会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上一级行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对《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非同级财政补助;会计核算
一、背景
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是新成立的三级儿童专科医院,于2014年6月1日开业运行,系隶属于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的非盈利性公立医院,以整体委托管理的方式交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运营管理,也是厦门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同级财政部门为厦门市财政局。由于儿童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在收费定价中,参照的是全市统一标准的《医疗服务价格手册》,并无特殊的收费倾斜政策,再加上截止目前,厦门市已实行公立医院药品费零加成及卫生耗材费零加成,因此医院运行经费的大部分很难从医疗服务收费中得到补偿。鉴于上述原因,除同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投入外,在筹备开办期间,各级政府、组织对我院也给予大力支持,其中包括限定用途的专项资金,也有未限定用途的非专项资金。
二、会计实务
《医院会计制度》中,“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医院按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补助,这里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对象及范围仅限定为同级财政部门。对于从同级财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取得的类财政性质的补助(以下简称为非同级财政补助),《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并未列举具体的账务处理指导性示例,且在年终决算时财政一体化平台的部门决算报表里要求单独揭示该事项,这给会计实践带来一些困惑。《医院会计制度》是细分的行业会计制度,2013年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细分行业会计制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会计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主要共同探讨非盈利性公立医院在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框架内,非同级财政补助的取得及其后续事项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从与上一级行业会计制度比较分析着手,思考医院会计实务中非同级财政补助的会计核算制度改进。从会计科目来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而在《医院会计制度》中,净资产类会计科目并未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从整体的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分析,运用排除法可确定医院此类的非同级财政补助结转核算适用的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是“专用基金”,因而可在“专用基金”总账科目下设二级明细科目“专用基金-其他基金-非同级财政补助结转”(以下简称“专用基金”),此“专用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与“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类似。《医院会计制度》收入类会计科目设置“其他收入”用于核算医院除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故可在“其他收入”总账科目下设一级明细科目“其他收入-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以下简称“其他收入”)。与收入类会计科目相对应,可在支出类科目“其他支出”总账科目下设一级明细科目“其他支出-非同级财政补助出”(以下简称“其他支出”)。“专用基金”、“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科目均可按项目设立辅助账。医院取得的非同级财政补助按取得资产的流动性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非货币资金形式如物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取得,另一种是以货币资金形式取得。后一种形式取得的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未限定用途的非专项资金和有限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实务账务处理是:取得以非货币资金形式投入的非同级财政补助时,借记“库存物资”、“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待冲基金”科目。领用或计提折旧时,借记“待冲基金”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累计折旧”科目。取得以货币资金形式投入的非同级财政补助非专项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发生相关支出时,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应将“其他收入”、“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本期结余”科目,借记或贷记“其他收入”、“医疗业务成本”等科目,相应的借记或贷记“本期结余”科目。年末,将“本期结余”科目余额结转入“结余分配”科目。取得以货币资金形式投入的非同级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发生相关支出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待冲基金”科目。期末,应将“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科目按项目辅助账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专用基金”科目,借记或贷记“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科目,相应的借记或贷记“专用基金”科目。下一年度使用滚存资金的处理方法与此相同。
三、比较分析
相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净资产类、收入类、支出类会计科目设置较少,“专用基金”、“其他收入”、“其他支出”核算的覆盖范围较广。通过对以上账务处理方法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取得以货币资金形式投入的非同级财政补助的两类资金账务处理中,现有的会计科目“专用基金”、“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但“其他收入”、“其他支出”、需要下设专用一级明细科目,且每期未结转至“专用基金”科目时需单独将此类资金从总账中剔出,相对而言增大了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且对资金的收、支来源和各专项资金滚存、结转的揭示不直观。随着新一轮医改的进行,特别是药品费零加成和卫生耗材费零加成的推进,各类对公立医院的非同级财政补助的规模越来越大,有必要在《医院会计制度》增设收入类会计科目“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增设支出类会计科目“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增设净资产类会计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分别用于核算医院以货币资金形式取得的非同级财政补助的收、支(专项资金)、滚存结转。这三个会计科目增设后的账务处理是:取得以货币资金形式投入的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发生相关支出时,专项资金借记“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待冲基金”科目;非专项资金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应将“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等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按项目辅助账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记或贷记“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等科目,相应的借记或贷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年末,应当对专项资金的结转结余情况按项目分析,对已完成项目的剩余资金如需缴回原拨入单位的,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留归本单位使用的,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贷记“事业基金”科目;非专项资金全额转入结余分配,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贷记“结余分配”。
四、结论
在《医院会计制度》增设收入类会计科目“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增设支出类会计科目“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增设净资产类会计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这三个会计科目后,能够更加简便、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并在会计报表上直观地反映公立医院以货币资金形式取得的非同级财政补助的收、支(仅专项资金)、滚存结转情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规划财务司组织编写.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破了自由主义经济学“市场万能”的神话,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在各国的经济运行中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对政府经济政策的研究也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于乡镇级政府,由于其属于我国行政体系中最为基层的人民服务机构,在基数与工作难度上均占据着绝对性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发展,国家政府对于乡镇的财政投入水平不断加大,对其财务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基于乡镇财政财务的内控工作出发,对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成为一份浅陋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乡镇政府;财政财务;内控管理;问题对策
一、前言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行政体系的末端,其财政财务内控工作同样属于我国财政体制管理延伸的主要承接点与运用点,关系到乡镇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农牧民生活的改善以及社会的稳定等。而在近年来,针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激化的问题,国家政府积极执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财政政策,大部分农村、牧场等区域的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始提上日程。因此,对于乡镇财政财务内控工作来说,其在日常管理上所面临的问题与难度越发增大。从具体原因的剖析来看,其大部分问题主要由传统管理模式的呆板而引起。因此本文主要基于几个较为常见的问题出发,根据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对策,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乡镇财政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专项资金管理手段
在现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政府对于“三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而对于这些财政,一般都需要基于乡镇政府出发进行专项资金的构建。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民政救灾以及农田牧场水利等专项资金。而在这些专项资金数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乡镇政府在管理上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如果乡镇政府对于这部分项目管理缺乏制度保障时,其具体投入的人力物力必然会出现职责不明,从而造成专项资金缺乏正确的管理手段,容易出现资金分散、交叉以及相互挤占、调剂等问题。在这些专项资金得不到有效监督与管理的前提下,其财务资源很难落到实处。
(二)缺乏正确的财务内控力度
针对乡镇财政财务内控工作来说,工作不到位属于影响最为直接的原因,其体现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体现形式较为细化与繁琐,对乡镇政府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大难度与影响。例如,对于账簿缺乏正确的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选购、处理以及变卖不合法等均属于常见的内容。其中,针对固定资产来说,部分乡镇财务不进行固定资产账目的设置,固定资产的选购、变卖以及出让等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到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及完整性。
(三)存在较大的财政收支矛盾
在我国乡镇级政府体系中,由于先前粗放型与牺牲型发展战略的施行,目前大部分乡镇在财政周转、银行贷款以及农村基金等层面存在较大的缺口,主要体现在贷款数额过大、无法按时偿还以及沉积问题较多等特点。其一方面是由于先前财政资金利用缺乏效率分析与回收规划,另一方面又是因为部分乡镇的项目建设缺乏正确规划,资金运用不健康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部分乡镇来说,其冗员严重、财政支出不平衡,这些都会引起财务内控工作的无法顺利进行。
(四)存在模糊的债务债权问题
对于部分乡镇,由于问题的长期沉淀,其大部分债务、债权在数目、归属等问题上较为紊乱。主要表现在所往来的账款存在长期挂账的问题,部分资金运转困难并长期沉淀,再加上部分资产存在严重的损失问题,这些都导致债务债权的过于模糊,内控管理无从下手。其一方面是由于乡镇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财务管理缺乏规范化,在账款交易时没有按时结清,部分账款由于人为原因的影响,甚至已经挂账几十年。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领导在离职的过程中没有完整的手续移交,从而造成部分债权、债务等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机制中。
三、加强乡镇财政财务内控管理的建议
(一)前后财政财务的有效监督与内控管理
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财务内控工作来说,有效的监督属于工作得到具体落实到位的重要性对策。一般来说,在强化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其财务运用与管理的质量必然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具体的财政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上,不但要重视内控工作,同样要做好外部环境的优化,进而促进财务内控管理的有序性。例如针对专项资金的内控工作来说,一定要基于该资金的具体用途出发,把其所有的财务活动纳入到体系化的管理规范上,并实行全面化的管理与监督工作。然后,基于内控制约体制出发,明确乡镇内部每一位财务人员的具体职责、规程以及纪律等要求,对于任何资金运用,一定要按照具体流程做好资金的收支、明细账目的收录与处理,坚持依法理财。
(二)完善内控制度
针对乡镇政府的财务内控工作来说,完善内控管理属于加强内控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可以基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积极做好财会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并转变传统的人才招聘机制,更要不断打破以往“铁饭碗”困境的存在,从而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财务工作的实效性与质量,因此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做好人才引入工作,强化高学历财会人员的比例,并做好定期的培训工作,把财会人员的工作质量纳入到日常考核体系中去,作为升迁、奖励等直接参考数据;二是强化现金的管理制度。在日常财务内控工作上,一定要降低资金管理混乱问题的出现,促进内部资金的良性合理运转,同时降低借款的比例,提高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力度。针对固定资产进行选购、处理以及变卖等工作,一定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流程,严格要求基于相关法规法律进行,并按照流程做好明细账的有效记录工作。另外,对于相关乡镇机关来说,一定要做好实体经济的转移与规划的工作,明确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分离要求。
(三)构建独立的核算主体
对于乡镇政府来说,在强化财务内控工作的过程中,一个独立的核算主体是必不可少的,其属于现代乡镇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也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所提出的工作的要求。而如果要把该模式落实到乡镇财政管理体系上,一般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以及票据统管等等。
(四)积极推行“乡财县管”、“镇财县管”模式
“乡财县管”、“镇财县管”是我国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研究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实行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必须要坚持“五不变”原则,即预算管理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资金所有权以及资金使用权不变、独立核算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只有严格按照这五点原则,积极推行“乡财县管”、“镇财县管”模式,就一定可以提高乡镇财务管理的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乡镇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系中最为基层的人民服务机构,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上肩负着一线执行的重要性责任。因此在日常的财政财务内控工作上,相关部门一定要提高重视力度,积极根据不同时期发展问题寻找出现这些问题原因的所在,然后再根据具体问题有依据的解决问题,提高内控工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为我国经济转型、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等提供基础性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燕.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124-124.
[2]李孔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镇财政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122-126.
[3]马超.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3,(12):11-11,35.
[4]廖文旭.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建议思考[J].管理观察,2011,(30).
摘要:通过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来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乡镇发展过程中的意向重大议题。目前的形势,尤其是新常态经济条件下,只有打破传统的、制约财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方可使乡镇财政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物质基拙。本文将从思想和职能转变、做实财政以及机制创新等方面,就如何优化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优化措施;经济发展;研究
乡镇作为一级政府,是上传下达的重要纽带,其地位和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乡镇对财政加强管理是其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乡镇政府对社会整体管理逐渐向人性化方向转变,而且也体现了其对经济发展管理的和谐化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乡镇财政的财政管理好坏,决定着经济发展,也关系着本乡镇的社会发展进步性。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求通过优化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加强思想重视,转变政府职能
以目前乡镇农民和经济发展对财政的需求为基础,不断加强思想重视、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从思想层面上转变思想观念。通过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强认识,来引导政府行为坚持“人本”的理念,将腐败行为和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可使其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在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基本保障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政府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一)收入管理与资金夺配职能
在收人管理职能转变过程中,应当组织财源建设,协调财政收人管理工作,并且组织协税护税工作;同时,还要将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资产资源性收人以及政府性基金的管理,对财政票据进行严格管控。对于分配资金职能而言,应当统筹分配财政性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应当做好财政预决算草案编制工程,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同时还要组织制订本级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对部门单位提交的年度预决算进行严格批复,对本乡镇的综合财力进行合理权衡。
(二)监管与政策落实职能
对乡镇各项财务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对各项财税政策以及财务会计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认真审查;同时,还要对乡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项财政性资金应用情况进行监管,负责评价财政性支出绩效;参与监管由上级负责但在本乡镇实施的相关专项资金,并且组织检查公益项目,监管村级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运转资金。就落实政策职能而言,主要是执行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同时,还要负责、协助涉农补贴及补助政策的有效落实,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职能
实践中,通过参与制订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利用现代财税政策工具,来有效促进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负责关于财税政策方面的咨询与辅导,并且指导申报政策扶持项目资金;协助财政部门,扶持公益事业的建设,对乡镇的公共产品供需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且向乡镇党委及上级财政部门提出建议。此外,对于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还应当根据发展情况和要求,积极做好各项其他财政工作。
二、乡镇财政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实财政这块大“蛋糕”
乡镇财政管理实践中,要想完成全年地方财政收人预期,既有目压力,又是一种挑战。在乡镇经济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基础上,在全县财税部门共同努力下,是可以完成任务的。第一,加大税收及非税收人的征管力度,深挖增收潜力。实践中,通过不断提高税收在乡镇财政收人中的占比,来有效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和收人质量。第二,在“营改增”背景下,全面执行和落实资源税从价计征制度,以保证税制改革能够顺利实施。第三,健全和完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不断创新征管技术手段,依法征收。第四,对资产进行有效处置、尤其要做好出租以及出借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收缴管理系统,保证非税收人能够足额、及时的人库。第五,制定和实施收人联动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个单位主动协税以及护税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第六,密切关注上级财税政策和相关措施,与上级财税部门加强联系,以争取上级提供的财政扶持。
三、创新乡镇财政管理制度,依法进行理财
乡镇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改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深化预算管理,加强改革创新,全面推行预决算公开以及零基预算。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结合本乡镇捺点,建立和完善“三公”经费、行政经费支出以及会议费月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保证“三公”经费较上年度有减无增。第二,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及改革创新,将新增的债务及其风险等指标,纳人到评价体系之中,对债务风险进行预警。第三,深化专项资金管控改革,使序量资金“活起来,’。实践中,通过不断加大专项资金的应用和整合力度,并且还要落实好财政资金的预算与执行挂钩管理机制,以此来有效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第四,对专项资金项目库加强建设,并将更多项目纳人上级计划盘中,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五,不断完善和深化财政惠民补贴制度,做好“一卡通”发放工作,并且适时开展“一卡通”担尚到篷款工作。第六,深叱国库集中支付、综合治税和公务卡推行等方面的财政改革,并保障其实效性。
四、结束语
乡镇政府财政管理过程中,应当着眼于本地区的经济长远发展,严格落实党中央以及本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以及资金杠杆之作用。
参考文献:
[l]张莉萍.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及财源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2014(09)
[2]张景芳.我国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6)
[3]张军.如何促进乡镇经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
[4]赵金叶.当前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对策J[].企业研究,2014(03)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长期以来,财政学课程未能根据财政学与非财政学专业不同特点和要求,以及财政学专业的财政学课程内容与后续课程等没有区分开来,致使在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建立符合财政学教学规律要求的适应不同专业层次的财政学就成为一项迫切任务。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科财政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自2000年我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的理财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逐渐淡出农业税收征管的同时,落实民生政策,发放涉农补贴,服务“三农”发展的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加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也对乡镇财政依法理财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仅就乡镇财政如何依法理财,谈一点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乡镇财政;依法理财;服务;发展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管理体系的基层环节,直接面向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其建设水平和管理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依法理财水平的发挥。早在2005年,财政部就印发了《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现“法治财政”的目标。《意见》同时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把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与水平作为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说,提高乡镇财政的依法理财水平,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关系到党和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首先乡镇财政人员应具备依法理财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乡镇财政人员是依法理财的主体,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具备依法理财的能力。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建立牢固的思想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乡镇财政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及近期中央的重大经济工作部署,特别是与财政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深刻把握乡镇财政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程中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务求在思想及认识上有新的提高,这样才能从政治的高度看待乡镇财政工作,为提升依法理财水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熟知财政法律法规,练就“硬本领”
乡镇财政人员要经常学习《会计法》、《预算法》、《行政许可法》、《政府采购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夯实法律法规功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理财贯穿于乡镇财政工作的始终,确保财政资金的正确使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践行宗旨,深化服务,提升“软实力”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财政干部,要时刻牢记“服务”是财政人员工作的灵魂,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为国理财,为民服务”是财政人永远的宗旨。在新的形势下,乡镇财政干部始终要做到宗旨在心,情系民生,立志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饱满的奉献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架起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永恒的桥梁。
二、乡镇财政人员要找准依法理财的方向
(一)培植税源增收入
作为乡镇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乡镇财政尤其是财政所长应建议乡镇政府把经济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乡镇财政在财源建设上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必须有忧患意识和超前意识。一方面,协助乡镇政府认真论证,分析地域、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变资源优势为财源优势;另一方面,应抓住目前推进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为乡镇争取项目资金,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支持和鼓励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聚集,形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乡镇财政提供新的不竭的财源。
(二)强化支出抓管理
乡镇财政要协助乡镇政府按照乡财县管和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整合财政资源,统筹合理安排政府支出,优先保证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和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转,量力而行地安排项目支出,绝不搞“形象工程”。同时,帮助乡镇政府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尽量堵塞开支环节的漏洞,不断完善支出管理,力争做到“支出按预算、开支按标准、审批按程序”。
(三)健全监督建机制
乡镇财政要协同乡镇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乡镇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分类监督检查管理制度,尤其是对惠农强农及民生工程资金的监管,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同时乡镇财政自身也要建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岗位责任制,并对人员定期进行廉政警示教育,形成依法理财的全面监督体系。
(四)立足岗位讲奉献
乡镇财政的特点就是面向基层,面向人民群众,工作任务纷杂繁重,所以首先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牢固树立依法、为民理财的理念,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增强做好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更多地照耀农村,润泽农民。
(五)为民服务求质量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乡镇财政人员应该在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始终记住:我们财政上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是政府机关的窗口,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特别是涉农补贴工作人员,能办的事,抓紧时间办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国家的惠农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一时办不好的事,也应细致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给人民群众以好的印象。提倡微笑服务,文明服务,努力营造一个亲切热情的服务环境。同时利用宣传栏,公开工作职责、办事流程等,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通过上门、走访、设立咨询台等形式,主动灵活地做好服务,方便人民群众,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准确把握当前乡镇财政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乡镇财政的依法理财水平,不断加强乡镇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综合管理职能,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乡镇财政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冯世斌.乡镇财政应当依法理财[J].审计文汇,2001
[2]李炳军.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J].安徽财会,2006
[3]石睿诣,王巨红.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财政,2012
摘要: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乡镇的管理,使乡镇管理呈现良好态势,但在对乡镇财政管理中发现其中存在问题较多,内部控制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就要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从而为乡镇改革奠定基础。本文将从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研究提升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方式方法。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
一、前言
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一直是乡镇发展与进步中重难点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与影响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存在多账户管理
在我国很多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中都存在多账户管理情况,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会增加乡镇财政资金控制工作负担,还会大大降低财政资金可控能力,从而致使资金被盗用或出现去向不明情况[1]。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资金账务信息容易出现不真实的情况,影响财会监管。乡镇财政信息缺乏真实性,在难以了解乡镇真实工作情况的同时,还难以实现对乡镇政府的正确评价,可见多账户管理存对于乡镇财政管理中只有弊端没有任何益处。
2.监管工作不到位
监管工作不到位也是影响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相对于城市,乡镇较为偏远,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在管理这些地区时常常是在口头上管理,难以真正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这就导致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者可以任意挪用该部分资金。如果深入监管该部分资金,进行审计工作,就会将大部分干部卷入其中,总的来说主要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乡镇财政收支情况监管不到位,才导致这种问题的出现。
3.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落后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很多方面都实现了优化管理与创新管理。在经济转型的今天,经济管理也逐渐呈现严格态势,但由于乡镇地区较为偏远,国家所下达的一些整改措施也难以真正实现,导致很多乡镇在财政管理与内部控制上依然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这样也就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影响了财政管理工作开展,经常出现工作效率低下或存在较多漏洞的情况,如某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上存在漏洞导致10多万资金不知去向,并且不仅该乡镇如此,我国存在这种情况的乡镇占据80%以上,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上百万左右。
三、提升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
1.明确乡镇财政资金内部账户数量
减少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账户数量是解决乡镇财政信息不真实的重要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做好管理工作,让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国家对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视。要求所有乡镇财政资金都需要归集在一个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对乡镇工作资金管理工作效率,还便于财政业务往来。同时,这种管理方式还能有效减少管理人员占用与挪用财政资金的情况。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将资金管理工作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管事部门、管账部门以及管钱部门,在动用该资金时需要三个管理者共同签署才能使用,否则任何人不得使用该资金。
2.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作为监督管理者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做好监管工作,可以通过宣传方式强化工作人员对财政资金的认识,并将违法真实案例加入其中,使其认识到随意挪用该资金的危害。同时做好培训工作,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意识。此外,要求监管工作者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将其薪资待遇与工作情况挂钩,以此时刻督促其认真开展工作。
3.构建完善的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机制
要做好这一工作,就需要有完善的控制机制作为支撑,首先,确定财政资金管理职能,将具体工作落到个人身上,实行专事由专人负责。其次,要求所制定的控制机制与国家财政要求相符合,将国家相关要求作为行事准则,构建完善的乡镇财政管理机制。最后,做好机制落实工作,让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成为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
4.强化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技术手段
要强化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技术手段,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财政内部管理工作,不断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并让其在实际中锻炼自身能力,同时,注重高学历人才的引进,让大学生走进乡镇工作。还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强化乡镇内部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技能,鼓励其认真工作与学习,进而改变现有技术手段落后的情况。在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技术手段得以提升以后,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此外,还要做好村级资产处置、大额资金支出采取集体决策工作,建立镇包联村干部与村集体领导班子联签制度以及财政财务重要岗位的定期轮岗制度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关系着乡镇经济发展,以往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多缺陷,导致乡镇资金容易被占用或挪用,因此,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减少资金损失。本文根据实际情况,从四方面提出了整改措施,其中一定存有不足,希望能够得到相关人士的指导,进而完善研究,做好乡镇财政资金内部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维毅.我国乡镇财政所规范化建设考析[D].云南大学,2014.
[2]邵志强.基于县乡联动策略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模式[J].市场研究,2015,(2):63-64.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县级财政是国家财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的基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政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公共财政学课程在高校财经类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应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措施上,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关键词:公共财政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模拟
1引言
公共财政学课程在财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属于核心主干课,也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安排的时间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PPT的内容信息量大,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即使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仍是注入式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讲授概念与理论,而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现在手机网络等诱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起不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的目的,也无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更没有办法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2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
如何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建立公共邮箱、微博或者微信群等,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教师将日常接触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时事素材,幽默段子,网络热词,书籍评论等,让学生在非课堂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慢慢接近公共财政学这门课程,消除陌生感并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进一步的了解,慢慢理解消化相对枯燥的理论内容。比如在讲三公经费之前,将关于公车改革第一人叶青和全国监督公车私用第一人广州区伯的事例事先发送到微信群中。湖北省统计局局长叶青从自身做起进行公车改革,并曾连续8年给全国两会上书要求进行公车改革;广州区伯在微博上将涉嫌公车私用的车辆曝光,并向相关部门举报。学生像读故事般去了解这两个人的事迹,于是,很自然地就导入了三公经费中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接地气,产生了兴趣后,上课就会比较有吸引力了。
2.2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
山东财经大学的朱德云教授曾指出,为了更好的发展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应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增加平时成绩占比,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讨论发言等多种方式,实行多次、多方式、多环节考核。这种改革,使案例教学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上能够有所保证。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既要有典型性充分体现和反映财政学相关理论,又要贴近生活、真实生动,同时案例的设计要注重系统性,选取的案例应深入浅出,层层深入。案例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来展现整个案例,多种方式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案例导入时,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前导入,也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时导入,还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章节之后导入。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将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来,由学生讨论该方案的具体实施,如何解决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可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的方案。最后在案例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对案例结论进行整理点评,归纳总结出案例中所包含的财政学理论,达到由具体财政现象反观财政理论的目的。
2.3组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摒弃“满堂灌”的做法,通过布置题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文献的查阅,之后课上讨论,最后由教师来点评,进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生动的财政现象,鼓励指导学生课下主动地自主学习,而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并选取财政热点现象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整个过程是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虽然教学内容偏理论性,但是教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用数据来说话,让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搜索,在目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公共财政学课程中的几乎任一个章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目前我校的图书馆开通了中国知网、中经网、国研网、维普中文期刊、中国资讯行、万方知识服务、超星电子图书、金图外文图书等常用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资料查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旁观变为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在实际中利用财政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4创造实践模拟机会
公共财政学课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践模拟,往往仅限于实验报告的完成。以财政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切入点,以实务性特征明显的税收制度内容为例,我校目前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心购买了福斯特税务软件,里面涉及税收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和电子报税等几个模块。通过软件的运用,使学生对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有直观的印象,比如一个公司在一个纳税年度都需要缴纳哪些税,哪些行为需要交税,哪些财产需要交税,是交给地税局还是交给国税局,缴纳的时候税率多少等等,这样通过一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将陌生的税制变得身边化,也加深了税制的理解,同时对我国的税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公共财政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此类的软件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软件等,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感观化、具体化,能让学生在实践模拟实验当中,自主地去汲取知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制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桥梁,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不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所学习知识的有用性,使学生顺利产生符合教学需要的内在动机,对财政知识的理解效果比单纯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2.5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目前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细化,由关注宏观制度改革转向有关理论、制度的更加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在对公共支出理论的研究,传统的财政学大都侧重研究总支出,对支出决策的政治过程不太关注,而现在的公共财政学不仅细化地去研究每类具体的公共支出及其经济效应,而且也将支出决策过程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公共财政学的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引导学生开展和推进科学研究。以一个学期为例,可以给学生布置1-2个3000字的小论文,教师可以对优秀的论文进行奖励,对论文进行指导,鼓励其投稿公开发表。同时,借助目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机,设计和开发具备先进性、挑战性和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寻找公共财政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3结语
如何使学生学好公共财政学,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应该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更好的为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卢盛峰.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70-171.
[2]王晓洁,王泽,龚志斌.华北高校第九届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年会观点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123-125.
[3]张清慧.培养财政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9):96-97.
[4]樊丽明,石绍宾,李齐云.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26-31.
[5]郑洁.论财政学案例研究与教学方法优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保障。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从宏观上来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农业生产规模小且比较分散,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现代化程度落后。为了保护我国相对弱势的产业,政府必须对农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与保护。财政政策是政府对于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涉农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均具有显著的意义。
关键词:涉农财政政策 新农村建设 管理体制
一、新时期我国涉农财政政策实践的成果
1、扶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产业,对国家的综合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命脉,国家和政府始终要坚持转换农业的发展方式,坚持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天津市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财政部门连续多年专门设立专项资金,在关系到“三农”问题的产业建设、仪器设备和产品出口等环节均给予了大力扶持。此外,天津市还借助当地丰富的蔬菜资源和水产品资源建设了40多个农产品的生产基地、20个现代农业园区、100个设施农业示范区,从而形成了兼具合理布局与特色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体系。天津市的各项财政政策实施多年,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农村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道路交通、大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飞快,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升,社会更加稳定。
2、增强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的扶持力度
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对农村的发展十分重要,涉农财政政策是否完善与农村经济发展是否迅速呈正相关关系。我国的财政政策近年来越来越倾向于促进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天津市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的举措,譬如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涉农区县经济发展,天津市出台政策,提供各种转型资金用以推动农业科技化、机械化的进程,还增强了农机补贴的规模,同时还通过政府投资、吸引资金和税收调整等有效手段,对许多能够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获利的农业项目给予了大力的资金支持。我国财政部门近年来十分重视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用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有效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农民的双手,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创造的价值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这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并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3、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公共卫生发展相对落后,但农村人口多,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支付医疗费用。近年来,政策加大了卫生检疫、医疗服务和医疗补贴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把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医疗卫生支持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保证贫困人群可以得到最基本的医疗救助。不仅如此,我国政府也着重投资了地方医院,地方医院接收的患者主要是农民群众,而农民群众收入不高,因此政府还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进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减轻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投入了不少资金用以购买和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天津市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观光休闲等现代农业业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狠抓环城区、环乡镇、环村庄植树造林,狠抓农田林网和林地建设。不仅如此,天津市还加快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先后在武清区石各庄镇、西青区王稳庄镇和辛口镇进行试点,这些措施在改善天津市农村的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4、强化财政对农村教育投资的支出责任
教育是百年大计,而农村学生的教育却与城市学生的教育相差甚远,一方面是农民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即使是部分农民十分重视教育,但是却不能够给学生以大力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农民地区落后,学校的教师也缺乏必要的知识,因此这大大限制了农村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义务教育属于社会公共产品,接受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的基本权利,我国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国家财政支持的重点对象。财政部门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二、新时期我国涉农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1、涉农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低
虽然我国的财政总支出在近些年来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涉农财政支出也在逐年增长,但是这不能完全说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加大,因为涉农资金在支出资金中所占的比例并没有大幅提高,涉农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依然不足以支撑农业的快速发展,可见,我国对涉农问题的财政投入仍有局限,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升。
2、涉农财政支出方式和支出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补贴方属于暗补,通过各种流通渠道使农民间接获得补贴利益,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补贴资金却滞留在流通环节,无法到达农民手中。财政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推行、资金也在长期流动中浪费。这不仅造成了补贴资金的窄覆盖率,也让许多农民降低了对政府的信任。这一切都是由层层申报、逐步审查的财政支出方式所造成的。此外,涉农财政支出资金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资金的地方会被落下,而有些资金的设置却存在交叉重复现象,资金分配很不科学,这使有限的资金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3、涉农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存在弊端
我国行政部门纷繁复杂,涉农的部门很多,涉农财政资金通常情况隶属于由多个部门,管理机制复杂造成一个项目经常会出现多个部门都有资金分配权,资金共同管理的情况。另外,涉农财政资金范围广、环节多,情况复杂、手续繁琐,有的项目执行时间长,执行中难免出现各种情况,最后造成有些涉农专项资金的政策目标难以按期实现。
三、完善新时期涉农财政政策的思路与建议
1、重视涉农财政投入,构建多元投入体制
涉农财政支出的比例显示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但是我国涉农财政支出远远却低于其它发达国家涉农财政支出,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涉农财政政策的效果,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适度提高财政支农规模,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三农,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社会领域。其次,我国还要调动各界的资金流入到农业领域,进行社会化投资,引导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保证涉农资金及时到位。从各方面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使农业达到稳定协调发展。
2、调整财政补贴结构,加强对涉农财政资金的管理
国家财政部门十分重视“三农”的发展,逐年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资金扶持。但这仍不能完全满足其发展需求。我国涉农财政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适度增加农村的科学技术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村社会保险和医疗卫生的投入以及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尤其是要加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投入,同时适度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等其他不重要的支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率。其次,我国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地区只重争取,而轻管理。因此要加强对农业资金的管理和分配,重视对相关人员和相应部门的监督。还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划清各级政府的职责,防止部门责任推诿,同时确定各部门在涉农财政政策中的具体职责。保证财政政策的操作程序科学高效、公开透明,从而确保财政政策的具体执行公平公正。
3、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发放方式和程序
我国的涉农专项资金的分配,大多采取由下而上的层层上报的方式,从基层县级单位上报到政府通过再到涉农专项资金最终下达,需要经过长期时间,还涉及国家、省、市、县、乡财政部逐级审批,层层申报。这种发放方式导致了资金链条长、时间跨度大、行政效率低等问题。低效率的行政程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农业补贴是国家为农民减轻负担一大举措,因此各相关部门要精工简政,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步骤,精简审核过程,尽量舍弃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审批流程,为农业资金开绿灯。只有这样我国的涉农财政资金才能实现其原本的目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4、完善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优惠力度和范围
税收政策在我国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完善的涉农税收政策能够带动农村的发展活力,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但是我国目前的涉农税收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税收政策要实现支农惠农就必须改进。一方面,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部分或者全部农产品的税收;另外,税收部门要完善增值税优惠政策,可以考虑取消农产品的增值税,农资批发和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也可以相应减少,对农产品销售缓解也实行免税的政策。当前,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税制设置还不够一致,基于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我国应逐步加大涉农税收优惠力度。涉农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农民收入的增长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财政政策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我国要重视并加强财政政策对于“三农”的支持力度,改善涉农财政的资金支出结构和支出方式,通过财政农业政策积极引导,加强涉农资金的管理,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升农业的总体生产率,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帮助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曹玉青.现代农业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
[2]王晓丽.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财政政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4]侯俊明.我国财政涉农资金投入与使用的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财政风险的特点 在现代经济学中,风险指人们现在决策对未来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执行这些决策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后果。而财政风险是指我国现在执行的有关财政政策,使未来的财政工作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政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容摘要】从2014年4月1日起,醴陵市正式全面将全市31家乡镇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本文结合醴陵市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后现状,就如何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收入管理,严格预算执行,规范财务支出,扩大直接支付,提高资金效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财政支付
一、醴陵市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采取的措施
按照财政部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目标,从2014年4月1日起,醴陵市全面实施乡镇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围绕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收支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构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制度屏障等改革目标,从理念设计、制度建设、权责划分、管理模式、流程设置、要素完整等方面建立与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
(一)遵循五权不变原则。
遵循了“资金所有权、资金管理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债权债务管理权”五权不变原则。各乡镇仍是乡镇财政预算的执行主体,对其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实行全面负责。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市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资金归乡镇管理,资金使用按规定程序由乡镇审批。乡镇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二)实行五统管理模式。
实行了“账户统设、票据统管、预算统编、工资统发、支付统办”的管理模式。将乡镇视同为市本级预算单位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结合“乡财市监管乡用”改革,市财政全面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三)实现五项改革目标。
实现了“规范账户设置、规范预算管理、规范收入管理、规范支付程序、规范账务处理”的改革目标。健全与完善财政专户管理制度,取消各乡镇在各金融机构的原有账户。建立健全统一的非税收入收缴与拨付管理体系,实行票据“限量领用、定期缴销”,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做到票款同步、以票管收。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要求,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指标管理、计划管理、支付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同时,进一步完善村账乡代管办法,加强与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财务管理与监督。
二、醴陵市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醴陵市纳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乡镇31家,从2015年1月1日起至10月30日止,共支付资金86,276万元、27,107笔,其中直接支付85,854万元、26,393笔,直接支付比例为99.51%;授权支付421万元、714笔,授权支付比例为0.49%。
(一)建立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体系。
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本地实际的乡镇国库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资金支付办法、会计核算办法、基本业务流程等;推进乡镇收入全面预算编制,分大类项目逐项定额编制支出,使乡镇资金的支付都建立在全面预算基础之上;制定了市财政与乡镇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职责,分工协作,加强对乡镇资金与财务的指导与监督。
(二)建立了乡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建立了乡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明确市财政局为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职能部门。撤销了不符合改革需要的原乡镇账户,相应开设了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乡镇零余额账户、乡镇其他资金结算户,通过乡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乡镇资金进行集中直接管理,堵塞了资金管理,增强了财政调控能力。
(三)实行了乡镇资金零余额管理。
乡镇资金集中保存在人民银行国库或财政专户,并根据乡镇企业每日办理支付业务情况,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或乡镇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有利于资金统一调度,减少拨付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规范了分月用款计划管理。
乡镇根据预算指标结存与收入进度情况,编报分月用款计划,财政部门当日即可批复后申请用款,增强了乡镇使用预算资金的计划性,提高了预算单位的用款及时性,财政部门也可以从源头上监督与控制资金的用途和流向。
(五)运用了信息网络系统。
乡镇用款计划管理、资金支付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均实现了网络联接、网上申报、网络查询,实现了实时支付、当日清算、适时查询、信息共享,提高了支付效率,加强了资金监控。
(六)理顺了乡镇财务管理。
在原“乡财县管乡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岗位设置、规范操作系统与流程、组织业务培训与指导,并按照全年无遗漏、分月有计划的管理模式组织对乡镇进行财政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保证了改革后乡镇财务正常运行。
(七)明确了村账乡代管。
制定了《村账乡代理暂行管理规定》,明确乡镇财政所要加强对村级资金的管理,开设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集中专用账户,并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管体系。财政部门及市直部门拨付村级的资金全部通过乡镇财政所下拨,并由乡镇财政所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与核算村级会计代理服务业务。
三、醴陵市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公共财政管理的基础性、机制性的变革,是财政管理的根本性创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所确立的一整套管理流程,对预算执行的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化、程序化要求,体现了科学理财和依法理财的观念,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加强了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和预算信息的透明度,将为醴陵市继续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带来深远影响。要围绕财政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内容,剖析目前乡镇国库集中收付业务与财务管理运行情况,在预算编制分类较粗、职能划分不清晰、管理流程不完善、预算执行环节不严谨、财务管理分散无序、财务数据统计不完整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推进考核等进行思考与解决。
(一)乡镇部门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细化。
乡镇部门预算编制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基础,目前虽然实行了收入支出全面预算管理,但部门预算编制还未细化到具体执行的相应功能科目与经济科目,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分类支付、指标调整比较繁琐,不利于进一步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管理。
(二)分月用款计划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
实行分月用款计划管理主要是规范预算执行、方便预算单位用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行网络系统管理可以方便乡镇编报计划与财政下达指标,提高资金拨付效率。但仍存在仅以预算指标与收入进度简单控制拨付进度,乡镇基本支出与业务性专项简单以授权方式下达,乡镇年度预算可使用指标超进度预拨等现象,财政部门从源头上控制资金的用途和流向上所体现的管理职能不强、发挥效率不高。
(三)乡镇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
乡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要按照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对本乡镇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负审核和监督的责任。部分乡镇人员配置缺乏、财务素质欠缺,对改革政策认识不充分,对规章制度理解不到位,财务管理与核算不规范、不准确、不及时,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增加了进一步完善与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难度。
(四)财务信息统计数据有待进一步优化。
乡镇会计单独核算分散、乡镇领导认识重视不够、财务管理基础参差不齐、列支项目比较任意,且有些乡镇人为地通过授权支付方式避开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稽核审计,导致财务核算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相关财务指标难以完整准确及时统计上报,难以有效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财政监管提供准确明了的依据。
(五)支付核算软件系统有待进一步整合。
目前,国库集中收付软件使用的是方正春元系统、乡镇财务核算使用的是U8系统,软件系统需要交叉使用、相互查询,也为日常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支付系统与财务系统使用网络联接,网络速度比较慢、联接不稳定等因素也影响正常业务办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如何有效结合国库集中收付与财务管理核算,达到进一步提高软件使用效率、促进工作开展的目的。
四、完善醴陵市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设想
新预算法即将施行,贯彻实施如何不打折扣至关重要,其关键是要做好新预算法实施的立法配套工作。财政部已明确提出,将抓紧修订预算法实施条例,研究制定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资金支付、政府债务管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快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现代预算制度。中央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政策规定,同时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管理要求,也要求我们积极适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行动、与时俱进、创新改革、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全面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要加强对外、对内的政策宣传与业务沟通,提高财经纪律意识,掌握政策规定精神,抓住业务管理环节,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外”就是学习与宣传中央与省级出台的一系列作风建设规定,倡导乡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全面规范公务支出行为、统一规范津补贴发放、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确保政策规定落实到位;抓好与人民银行、各代理银行,特别是与各乡镇的密切配合,做好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工作,使改革得到理解和支持,也为进一步完善与改进乡镇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奠定基础;积极主动搞好乡镇财务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乡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大力提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确保支付改革工作得到乡镇领导与财务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对“内”就是要积极争取领导与业务股室对改革政策的认知与业务的熟悉,继续完善深化改革的配套方案与执行措施,形成职责明晰、协作配合、相互牵制、操作简便的财政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二)加强监督、预防风险。
要分析建立乡镇财政财务监督风险点,并围绕风险点建立相应系列防范管理制度与业务规程,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与财政规范管理。通过建立与完善“政策安全、业务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信息安全”五个安全监管机制,抓好政策规定落实、业务审核监督、资金运行监管、人员廉政建设、财务信息保密等工作重点环节,全面深入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一是完善内控制度,规范操作程序。进一步理顺财务报账业务流程,完善稽核审计规定,规范报账业务审核要素,坚持分级牵制稽核制度,以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二是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乡镇财政资金拨付前,预算、国库、业务股室、采购办、财政评审等相关业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乡镇的资金申请额度、性质、类别等,要进行分析鉴定、监督审核,确保支付安全。三是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建立银行、支付局、乡镇定期对账制度,及时进行票证传递与核对,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业务安全。四是实行跟踪问效,强化事后监督。建立由乡财局、支付局、监督局对乡镇的财务行为进行事后监控与跟踪问效的联动制度,督促与检查乡镇严格执行改革文件规定与财务制度;推进乡镇预算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单位监督、组织监督、审计监督,确保人员安全。五是建立乡镇财务数据报送制度。明确规定报表时间、编制内容、报送范围,及时掌握分析乡镇财务信息,支付局建立办公性行政经费等财务指标动态备查账,为执行分析、数据统计、财务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建立软件内网封闭运行、档案归档借阅规定、数据查询报告制度、信息发布审批备案等制度,牢固树立保密意识,严格执行保密纪律,自觉保守财政机密,确保信息安全。
(三)严格支付、规范运行。
严把支付节约关、支付时间关、支付内容关、支付方式关,坚持做到了事前监督、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相结合,构筑了资金运行的“快捷安全通道”。一是要形成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主,授权支付为辅的支付格局。明晰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范围划分细则,严格执行相关文件操作规程,严禁将应该实行直接支付或转账支付的项目改为提取现金或变相实行授权支付,限制提取现金作为备用金的行为。二是根据乡镇预算项目分类情况,年初科学合理核定预算单位授权支付上限额度与比例,扩大乡镇工资、津贴补贴统发范围,防范下达授权支付资金的随意性。三是要规范分月用款计划乡镇申报、财政审核机制。督促各乡镇在预算指标内,按资金用途分月编报用款计划,预算股、国库股、乡财局根据预算指标与业务性质认真区分、确认与批复用款计划。
(四)强化预算、做好审核。
建立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约束、预算调整、预算绩效的完整预算管理体系。一是建立预算编制体系。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推进乡镇预算精细化。乡镇要认真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把所有项目资金都编入部门预算,分别编制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预算,详尽地反映财政支出的金额、类型和用途,强化预算、规范执行、完整决算,并探索推进乡镇预算公开。市财政要加强乡镇预算的编制指导与审核,为完善乡镇预算资金分配程序和规范预算资金支付方式提供有力的支撑。二是建立预算监管体系。要加大财政业务股室审核职能,业务股室应详细审核乡镇分月用款计划,做到“八审核”,即“审月份进度、审乡镇、审预算科目、审支出要素、审金额额度、审支付方式、审资金用途、审专项说明”,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款项和额度的建议数。三是要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要通过财政部门与乡镇两级预算绩效评价与资金绩效评价,合理划分市乡村三级财权与事权,继续逐步加大市财政对乡镇、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资金使用跟踪问效,确保乡村两级正常有效运转。
(五)完善配套、积极探索。
积极打造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平台,完善相关配套管理措施,全面促进改革进程。一是要根据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工作与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完善规章管理制度、优化操作规程,构建业务与资金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二是要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建立财务数据处理中心,建立财政部门、代理银行、乡镇专线联网的自动化处理程序,逐步推进财政管理与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的统一协调,实现支付工作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构建全过程控制的网络体系。三是结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建立财务运行、会计报表、数据分析的管理体系。四是积极探索乡镇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用改革的方式推进信息公开、推动廉政建设,构建惩防并举的预防腐败体系。
摘要:
本文研究了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财政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问题的现状、原因、解决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探讨,为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乡镇财政;财务现状;管理;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在农业发展中,乡镇级政府肩负着重大的工作压力,乡镇政府的工作涉及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发展。我国财政分为多个级别,乡镇财政是最基础的一个层级,虽然平时财务工作不是非常繁重,但是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基于财务工作的复杂性,乡镇财政财务工作也需要面临极大的工作挑战,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介入财政管理工作,实现科学管理。
一、我国乡镇财务工作现状
我国乡镇财务作为最基本的财政工作分支,如果乡镇财务工作存在问题,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因此,应该首先掌握乡镇财务工作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财务工作收支不平衡
众所周知,乡镇财务主要来源于乡镇的收入,而收入水平是由当地的农业水平决定的,因为乡镇财务部门的收入主要是农业收入,而在第二、三产业方面几乎“绝收”,而农业发展程度低,直接导致收入少,在收成不好的年头里,农民本身生活压力大,那么乡镇财务部门的收入则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在财务支出方面,每年用于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实惠农民的支出不能少,而且随着政策的公平、时代的发展,这一笔支出更是逐年递增,此外,乡镇财务工作比较简单,一般2到3人就可以完成,但是目前我国乡镇财务部门的冗余人员过多,在全国范围内,每一年支付给这些人员的薪水数额也比较巨大。另外,我国乡镇农村的工作人员多数比较清闲,没有积极工作的意识,只是等着每月政府发薪水,而不懂得招商引资,也不懂得拉动当地农业发展。因此,在乡镇财务工作中,可以将其形容为“吃饭财务”,经常会入不敷出,这种收支不平衡的现状会极大地影响农村财政管理,也会影响农村发展。
(二)乡镇财务工作压力大
乡镇财务工作的压力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像“滚雪球”一样,财务压力越来越大,时间越久,越难解决。一方面,乡镇财务入不敷出就给其财务管理带来了难度,每年要支出的资金逐渐增多,但是能够收上来的资金却没有变化,乡镇财务工作的“饥荒”变成了工作上的压力,难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建设农村需要支出大量的财务经费,促进农业研究、保证农民生活、医疗健康事业、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额巨大,但是在建设新农村的事业中,国家却没有给乡镇财务部门拨款,只能是不停的支出,进而逐渐增大乡镇财务工作压力。财务工作压力的问题日益凸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
二、造成我国乡镇财务工作问题的原因
(一)领导干部意识不足、能力有限
目前,乡镇财务工作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与领导干部意识不足、能力有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社会上的大型企业都会选择有发展空间的地方修建厂址,而一旦招商引资成功,将会在短时间内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不仅能够解决农村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也能实现乡镇财务部门的增收,进而逐渐解决财政问题。但是,很多领导干部捧着“铁饭碗”,只要每个月保证能够领到工资就万事大吉,没有将眼光放在农村建设上面,招商引资意识不足,而且长时间的养尊处优,工作能力逐渐退化,更是无法担负起发展农村的重任。
(二)乡镇财务部门管理不善
财务部门管理不善也会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一些政府领导在职权上可以随意支配财务资金,有些心怀不轨之人,借此敛财,从而导致乡镇财政虚空,没有资金支持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国颁布的针对三农问题的政策不少,政府财务部门为了节省资金钻政策空子,阳奉阴违,并没有将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甚至于正常的工作都无法开展。
三、解决我国乡镇财务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拓展资金来源
要想彻底解决乡镇财务问题,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做起,尤其是要做好开源的相关工作,才能保证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第一,要理清思路,单靠农业发展地方经济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传统农业,对于乡镇财务的贡献比较小,因此要把拓展资金来源的目光放在发展第二、三产业上;第二,建设好农村的外部环境,抓住本地资源优势,自身做强之后,才能为招商引资提供基础保障;第三,积极开拓资金渠道,可以雇佣专业人员深入附近市场,将有经济实力的公司、工厂、企业等吸引到农村投资;第四,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政策变动,实现农村信息开放,可借助当地农业优势发展旅游行业,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第五,加强基础服务,切实为农民做事,让广大农民能够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第六,充分利用好涉农政策法规,例如《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完善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围绕打造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通知》鼓励各省实行财政补助项目资金“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报国家农发办备案,并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具体操作办法,鼓励财政股权投资基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可吸引上市公司推动农村建设。
(二)加强财务支出预算
说到节流问题,该花的资金不能省,但是要尽量避免浪费,将有限的资金节约下来,并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因此,要加强预算工作,通过科学的计算,留出一部分的流动资金,按照预算额度完成实际工作,才能在资金投入过程中尽量节约,为乡镇政府的开支建立良好的财务习惯。例如,《经济日报》7月30日的文章指出,随着国内外农业形势的变化,原有政策面临新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部分农产品一定程度上患上了“补贴依赖症”,在农业发展中,单靠补贴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要及时、准确、科学地做出支出预算,才能解决“补贴依赖”的问题,养成良好的财务习惯。(三)提高乡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两方面的问题,但是都会影响乡镇财务工作。能力方面,如果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业务素养,在工作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算错帐、财务工作步骤错乱等问题将时有发生;素质方面,如果工作人员思想上存在问题,那么就会助长财政工作的歪风邪气、贪污腐败。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使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税改革等情况,也使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税业务在乡镇及时得到贯彻。例如,目前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对电子商务在农村及医药领域的发展作出进一步解读,要求加大农村电子商务金融支持力度,涉及到电子商务,不仅要求农村财政财务工作的设备要更新换代,更要求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
四、结语
乡镇财务工作关系到农村发展、农村建设等问题,也会影响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高度重视乡镇财务问题。但是由于领导干部不作为、政策漏洞、财务部门工作不尽职、国家所拨的专项资金少等问题,使得我国乡镇财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乡镇财务工作现状主要有收支不平衡、工作压力大、无力支付农村基础建设,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拓展资金来源、加强财务支出预算、提高乡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建明.完善云南省乡级财政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3.
[2]陈彩丽.浅析我国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现状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5,(11).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管理体制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政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财政补贴资金分配体制有失公正,群众满意度差。
就当前财政补贴资金分配政策中,类似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从客观上应该以种植面积为补贴标准的财政资金,但实际中由于种植面积难以核实,动态管理难以操作,以致出现了“补而无田”和“补而不种”现象。国家的田地政策长期不变,而人口随时变动,同样是本地村民,有的可享受到多个人的优惠政策,而有的人却连公共财政的一丝一线“阳光”都享受不到。
(二)乡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不全面,群众误解多
主要表现为公开的时间与资金到位的时间不同步,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例如上级的补助乡财政资金由于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繁多,政策落实到乡、村、乃至群众,则需要一段时间,产生了信息公开上的时间差,群众难免产生误解。
(三)专项资金监管乏力,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使用效益不高
一方面,根据规定很多农林水、教育等项目涉及的乡镇,项目实施单位只对县级主管部门负责,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财政无权过问,资金监管自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部分专项资金存在乡财政“看得见,管不着”,致使乡财政监督弱化,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四)乡财政资金监督建设滞后
财政人员由于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财政所人员配备相对缺乏,财政资金大量工作难以有效完成,同时硬件设施落后,监管条件差,监管效率无法提升,不利于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高效运行。
二、几点建议
为把乡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我们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进监管方式,健全监督机制。
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职权划分,加强相互配合与协作。把监督寓于管理之中,加强事前预警、事中检查、事后评价等监督机制,注重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投入产出效果;加强对社会公共资金、国家重点工程等的事后监督;各监督主体之间要建立广泛的沟通制度,实行监督信息共享,降低监督成本,避免重复检查。
(二)加强指导管理,提高监管效率。
建议各级政府科学合理决策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尽量避免决策失误,盘活资源,突出重点进行监管。
(三)加大资金监管投入,提高监管能力
。要在监管能力上给予支持,重点是保证必须的资金监管工作经费和交通工具。现行体制下,没有专项工作经费,财政所只有人员经费,在实际工作中是远远不够的。再说加强资金监管,必须深入基层、深入项目实施单位和具体实施地点,没有交通工具是很难履行资金监管职能的。建议上级财政将资金监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
三、制度建设和创新
财政制度是规范财务收支活动的基本保障。推进财政制度创新,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要让基层财政所按制度办事,流程操作,把财政的权利锁在制度的笼子里。某财政所依据某乡实际情况,克难奋进,倡导“创新发展、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通过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公平和谐的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更高的定位搞好工作,强力助推进了连续三年全县财政所综合考评第一名、2013年省级行风政风先进单位的跨越式发展。
1、强化备用金管理。
在制定《某乡备用金实施细则》后,强化了备用金提取的范围、流程、签字人员,进一步规范了备用金的使用。
2、细化财务收支。
制定了《某乡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做到“收入有来源、支出有预算、补助有清册、基建有合同”,形成一本明明白白的财务收支账本。
3、制定报账要件。
(1)印制在提取备用金、支取项目类资金、拨付“一事一议”资金时的《提前告知书》,告知村级报账员在拨付此类资金时所需的报账要件,提前一次性告知。(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四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共九条),需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的规定,某财政所制订了专门的表格,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支出,需两委会会议记录、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签字,方能报账。
4、建立资金监管台账,设立村级资金监管员。
把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收支节余都动态的计入监管台账中,方便人民群众的翻看、查阅和监督。制定了村级监管员职责,要求各村推荐出一名资金监管员,负责本村的政策宣传、公开公示、补贴和项目资金的监督。也解决了财政所人员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5、及时公开公示、随时抽查巡查。配合乡镇制定了某乡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反馈、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四部实施细则文件,编制了流程图。在乡镇资金监管上,不是我们没有履行监管职责,而是我们不善于把监管资料固定起来。某财政所规定,每次下村检查验收,都要带上资金监管记录表、数码照相机,年终把记录表和照片装订成册归档。做到有记录可看、有照片为证的监管档案。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人是财政管理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财政所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为财用”的用人理念,结合每个同志的素质、能力、性格,把他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增强财政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干部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诚相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打造一支群众满心、单位称心、同志舒心、领导放心的财政所队伍,打造一支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财政干部队伍。同时,用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财政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提高学历、职称的同志给予奖励,评先、表彰优先推荐,学习气氛日渐浓厚。
四、总结
让“依法、依规、依程”成为财政行为,让“公开、公平、公正”成为财政制度,让“信心、善心、责任心”成为财政理念,让“感恩、廉洁、忧患”成为财政精神。建立和谐,是我们基层财政工作的灵魂;努力创新,是我们财政工作的不竭动力。形成一支严谨务实、勤政廉洁、团结和谐、依法理财的财政队伍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保证。
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一项以公共财政要求为基础建立的预算制定管理体制
公共财政理论的主要特点就是将政府和市场的职责进行区分,对财政管理的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做到不缺位:完全做好分内工作;不越位:不插手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的事物。本属于由市场相关机制的事项,财政需要自发退出这一控制区域,并有效的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为了让公共财政能够更好的执行这一任务,实现财政的公共性,让财政资金的运用的高效性、透明性、公开性得到保证,就需要建立一种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执行方法。预算执行方法的管理是国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中的一部分。因此,以公共财政要求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预算执行方式,就需要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的第一步,也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一个主要组成结构,该制度的资金支付方式主要有: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种,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以资金为预算单位,在预算过程中并不接触到资金,没能够支付的资金均在在国库单一账户中保留下来,并由财政部门进行管理和运作,以此能够有效减少政府筹资消耗的财力,进而为政府对资金的宏观调控提供方便,并为该政策的落实提供很大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财政资金出现截留、挤占和挪用情况,这一改革措施能够让账户管理统一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让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得到增加,并让提高财政资金运作规范,安全、有效多的方面的性能,各个环节资金运作过程被全程监控,提高了其监督管理的力度。同时,这种方式所反馈的信息,还能够让部门预算编制更加合理使用,该改革措施的本质完全符合公共财政理论的要求。
二、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难点
(一)协调执行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依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对预算方、银行、财政等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让这些单位能够做好自身的本分工作,以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落实的整体效率。寻找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中各单位的利益平衡点,该执行过程并非是以一方的权利的掌控或者某一局部利益处于上风为目的,而是以不断的交流和沟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协调过程中以实现利益相关的各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主要方向,从根本上对改革工作进行支持和促进。简而言之,就是在依然以预算单位作为预算执行主体,预算单位资金的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会计核算权均不发生变更,但这三大权利在执行使过程,必须始终处于财政部门的监控之中,且其运作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二)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提高公共服务的意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目前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国家国库管理制度,但在中国尚属于一个新的名词,改革力度不大。国家财政部门需要对预算制定、指标下达、用款计划审核等资金拨付环节进行更新和精简,以此来让资金拨付更加迅速、精准,同时还需要及时对预算单位的观念进行更新,早日习惯资金集中支付方式的运作,避免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带来不良影响。
(三)提高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效率
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力度,以提高其改革速率,以免在改革中出现纰漏,并为以后的改革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阻力。例如:山西省的地方政府财力以及办公自动化等水平,距离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导致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一部分现代化手段实施存在一定约束,导致工作效率无法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此外,国库管理改革工作中没有将财政收入收缴管理工作全部纳入,导致政府无法获得完全、准确、及时的收支信息,进而降低了财政信息的透明度。中国其他地区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进展也存在很多不平衡的地方。目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就已经完成基本结构的制定,然执行情况离预期结构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拓展,丰富和完善改革制度。
三、结束语
中国尚处于一个发展中阶段,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大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管理状况也会随着该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而更加完善。同时,中国各大省市在改革过程中也能够建立一个——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主要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新时代国库管理制度。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民生财政支出监督是当前国家财政监督的重点之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非财税专业的财政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不够合理
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基础理论课,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将经济理论与实际运用有效结合起来,因此,财政学教学应该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将专业学科较好衔接起来,使学生在整个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但是,目前在一些高校经济管理类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有些学校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两门课程同时开设,使学生在学习财政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很多知识点没有办法深入了解。财政学相关理论更多是在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基础上的运用,同时开设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比较抽象,无法融会贯通。另外,有些高校在大一就开始财政学这门课程,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一些非财税专业,在没有任何财税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难度很大。大一期间更多开设的是一些专业基础类课程,比如宏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虽说财政学也是一门偏理论的课程,但缺乏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整门课程听起来有点“听天书”的感觉,很多学生学习时间仅限于上课时间,所以虽然开设了财政学这门课程,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方法稍显单一
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在许多高校多媒体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教学可以不用花大量的时间板书,尽管教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教学模式仍较为陈旧。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的还是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方式,仍然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课件播放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消化所学内容,教学效果可能更差。到考试的时候,又出现考试考笔记、学生背笔记的恶性循环,这样教学方式下,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另外,有些老师可能担任几个专业财政学这门课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不同专业的专业基础差异,上课使用的课件、讲解的内容和重难点都是千篇一律,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凸显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金融专业讲授时可以将国债部分内容讲得更细,国贸专业讲授时应增加对关税、国际税收等内容的讲解。
二、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学科认识
在学生刚进大学时,可以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对于大学生活、专业课程、专业学习等有初步的了解,清楚自己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及其之间的联系,为以后讲授相关课程时奠定基础。针对非财税专业学生最开始学习财政学时,教师首先应把课程提纲简单介绍给学生,并说明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该专业的联系,以及课程所学内容在以后生活工作当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对于财政学这门学科的认识。财政学虽说从名称上看主要是与财务和政治相关,但实际上就是跟经济管理相关,任何经管类专业都涉及到这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学科之间联系的认识。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可能是独立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的,不能让学生有临时抱佛脚、学完就丢的心理,为学生梳理各门课程的关系,通过财政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好的链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为后面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针对不同专业,合理设计课堂内容
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其基本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但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财政的要求与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现目前还没有针对非财政专业编写的教材,都是相关专业通用教材,因此,这也要求教师讲授的内容可以适当作一些调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对于非财税的众多经管专业,教学内容上也要重点体现出各专业的特点和差别。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财政的有些理论只需要了解一些结论就行,对于具体的推导过程及其原理就不用掌握那么详细,但是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就必须掌握相关内容。对于国贸和金融等专业的学生更侧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但对于管理类的专业的学生更多需要掌握财政的一些理论及制度管理的知识。所以,教师教学时应针对不同专业,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三)理论结合实际,实践结合知识
理论来自实践,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财政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提高学生运用财政理论与相关知识分析认识客观经济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求财政学的理论教学应与客观实践紧密结合。在课堂时,可以引入课程相关案例。案例教学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环境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让学生有学习这门课程没有用的想法。但是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课余时间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了解现实情况,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逐步完善培养方案,改善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课程的选择与设置当使学生在接受基本科学素养训练的前提下,掌握本学科门类范围内的基本理论,获得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因此,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授课时间如何安排,使整个专业体系紧密联系,层层递进。财政学是一门跨多学科、专业化强的课程,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该门课程,也需要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培养方案的安排,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同的专业由于开设专业课程的差异,学科基础都有所不同,非财税专业在开设财政学这门学科时并没有像财税专业进行过系统地财务、税务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但对于一些基础理论性课程必须提前开设,比如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为学好财政学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学生学好一门课,除了合适的教材以外,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尤为重要。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各种教学手段应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既要重视传统的课堂教授,又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向学生传递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尽快的消化基础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新式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使学生在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这样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1乡镇财政当前的困境
1.1收支矛盾突出
中国大部分乡镇的经济基础都是很薄弱的,农村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乡镇收入的构成以农业税为主,缺少税源,财政收入增长的潜力是有限的。在农业税取消之后,乡镇财政也失去了以往的主要税源,只能靠着分税制改革之后所留下的一些小的税源。这些小的税源零零散散、难度高、增长潜力有限。
1.2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有一定地区的农村居民所公共消费的产品、设施或是服务,比如说农村教育、卫生、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等。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乡镇财政失去了重要的财力保障,乡镇政府没有能力提供足够的农村公共产品来满足农民的需求。农业税费改革取消了以乡村两级办学为主的乡镇统筹、各类教育集资和一部分教育方面的收费项目,这样明显导致教育投入减少,乡镇教师的工资问题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还有在取消农业税后,大部分乡镇连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都出现了资金缺口。
1.3乡镇财政的管理混乱
大部分乡镇还是传统的粗放式财政管理观念,乡镇财政所人员少,素质不高,制度也不完善。在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时候,没有进行配套改革,但是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独生子女费等成本并没有得到控制。所以乡镇机构太庞大、供养人口太多、以及日益增加的办公费、招待费、会议费等。
2乡镇财政困境的成因
2.1政府管制的影响
在政策的实施过程,基层政府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国各级政府之间有着相对不相称的信息。在我国,上级的政府很难从根本上为下级的政府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而地方政府在对农村进行管制的时候,往往将政府的规模扩大。而且相关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进行扭曲,这对农村的发展有着抑制作用。
2.2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预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转移支付制度,就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间收支规模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增强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透明化和科学化,缩短转移支付路径。以法律和公开的方式来保证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不被省、市、县各级政府截留,确实保证乡镇财政的收入来源。一个国家要想强调地区之间的财力均衡和社会公平,就应该有一个强大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是基层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2.3农业税费的改革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的改革不断深入,乡镇政府的财政困境成了影响农村基层政府管理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到今日,农民所面对的负担大幅度的减轻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也提高了。但是,基层乡镇却出现了财政困境。因为农业税费的改革,大幅度的减少了小乡镇税源。对于大部分乡镇来说,农业税费的改革减少了乡镇的财政收入,但是没有减少财政的支出。总的说来,乡镇财政当前所遭遇的困境的原因并不单单是以上几点,还包括了当前乡镇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因此,为了我国的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解决当前乡镇财政的困境。
3乡镇财政困境的对策
以上我们讲了乡镇财政当前所遭遇的困境,以及财政困境产生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乡镇财政困境的对策:
3.1加大力度发展乡镇经济
乡镇财政困境的解决方法中,应该要对乡镇经济进行大力度的发展。加大力度发展乡镇经济包括:对乡镇的中小银行给予大力支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乡镇经济,可以缓解财政困境。国家的政策也应该考虑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此使得乡镇财政拥有新的税源。
3.2及时化解乡镇债务
大部分乡镇都有着沉重的债务包袱,要想更好的解决乡镇的财政困境,就应该及时化解乡镇的沉重的债务包袱。在化解乡镇债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偿债减债的制度,以此来推动乡镇的财政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还要加大清欠催欠的力度,及时管理债务,以及对债务人及时进行清理。
3.3加大机构改革的力度
对结构改革加大力度,可以减轻乡镇财政的负担,这就要求对公务员制度进行完善和推行。还应该结合乡镇的面积、人口以及乡镇的整体经济情况,对公务员岗位进行合理的定制。应该将机构改革工作加强,将财政供养的人口尽可能的减少,这样才能将乡镇财政负担减轻。总而言之,对乡镇财政困境进行解决的过程并不单单是以上的几点,同时也应该保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科学性,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4结语
在当今社会,乡镇财政的运转是直接决定整个国家基层公共职能的实现。乡镇之间的财政关系在实际解决过程中,应该要对乡镇的财政权力进行合理化的限定,进而对乡镇的现状进行了解。及时解决乡镇财政困境,对基层政府的沉重债务包袱进行规范,相关乡镇政府也应该加大改革力度。解决乡镇财政的困境,可以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地方财政自身的安全及对整个地方政治、经济稳定产生的基础性影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一)对财政专项资金缺乏控制意识
政府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财务控制主要体现在核算与收支。但是如果相关的财务人员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性质与重要性了解不够深入就会造成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混乱。无法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作用,因为政府对财政专项资金重视程度的不够间接造成了地方和具体部门对资金管理上的不重视。使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监管,直接影响其利用效率。
(二)项目进度缓慢
在财务管理中,资金都是有时间价值的。但在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进程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实际中,很多的项目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忽略了项目执行的技术人员意识,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有关单位疏忽了对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培训,影响了某些项目的进展;其次,某些项目单位虚报资金使用效率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从而使该项目的投入小于预算应有的进度,影响项目进程。
(三)专项资金信息不公开、不透明
专项资金的使用单位和部门由于对专项资金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强化资金管理的意识,对资金的核算和管理不到位。相应管理部门也没做到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等信息公开和公示。政府管理部门也没有对资金使用情况做到跟进和掌握。
二、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细化预算,推行项目绩效管理
在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原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合理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参考依据,改变原有专项资金预算实行“切块预算”的不良方法,对单位申报的项目要按照财力平衡情况,认真核定预算,不断提高预算编制严肃性,从而增强预算约束的刚性。切实推行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进行项目动态监控。财政部门应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完善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制度,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考核评价,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没有绩效目标不予立项,充分利用绩效评价成果,建立相关预算项目执行单位责任追究制度。
(二)增强相关人员控制意识
要想使财政专项资金真正的发挥作用,必须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那做好监管工作首先就需要相关人员提高控制意识,前文提到的对于专项资金政府和单位财务人员的监管控制意识薄弱,在实际工作中甚至有相关财务负责人员对专项资金的性质和重要性都不清楚。这直接导致了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混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更加无法科学有效地使用资金。基于此,政府应该着力增强财政专项资金的宣传力度,为相应人员培训,需要的话还可以引进一些专业人才,让财务部门的人员进行学习,从根本上掌握财政专项资金的性质和对国家的重要作用。也一定要让相关人员掌握如果违反相关规定会有怎样的惩罚机制,在基层杜绝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在专项资金下发后就不闻不问,应对专项资金的详细使用情况和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到全盘的掌握。避免资金使用单位对财政专项资金不重视导致其失去相应的监管。如果相应的监督机制失去作用,就容易产生专款被挪用等现象的产生,因此,建立一套有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但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与核算上仍存在大量违规现象,其原因大多与没有相关的问责制度有关。所以建立起相应问责机制以及对项目相关负责人进行考核对资金的低效使用及完不成目标和发生挪用浪费等现象具有积极作用,有关部门可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按照相关条例进行处罚,对触犯法律的可移交到司法机关处理,这样促使责任人切实落实好管辖范围内的专项资金并保证其得到有效使用。
(四)完善专项资金信息管理平台
政府要想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一套高效、功能健全的管理系统。对财政专项资金相关管理者和使用者进行合理的授权。包括项目的负责人、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相关财务人员,使他们能够从各自岗位的职能内容角度掌握项目信息。信息平台所提供的功能应包括相应的查询、分类、汇总等。使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的进展程度得到公开。因此,高效的信息化科学管理平台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的保障基础。
三、结束语
财政专项金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需不断随着社会大环境和进步发展调整对其的监管,在过程中做好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工作,使国家的财政专项资金在社会科技的发展中真正起到作用。
1课堂设计是关键
有了课余的资料准备,要使学生对课程真正产生兴趣,更关键的一步是要看教师的课堂设计环节。
1)课堂授课环节的灵活设计,能从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比如,有一次上课时间恰逢元宵佳节,笔者就利用平时搜集的谜语素材,占用一半课时举行了财政灯谜会,谜面多涉及财政经济方面,猜中者还能得到一份小礼品。这样既烘托了节日气氛,另一方面也未太多耽误课程进度。学生争相抢答,也是对这一课堂灵活设计的肯定。
2)课堂中幽默视频与小段子的穿插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一节课讲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时,先让学生阅读一段“90后出师表”的小段子,段子中提到某90后在没有教育资助、就业扶助、医疗保险、房价管控、食品安全等举措下的悲催结局,引出“如果有相关政府举措的话,结局会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兴趣高涨,自己就列举出近在身边的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从第一次课开始,就让他们觉得财政并不遥远,就在自己身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再比如,在讲到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时,会播放幽默视频《咱纳税人的钱都去哪儿了》,让学生对纳税人的钱,也就是政府财政支出的资金去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讲解,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去学习,定会事半功倍。在学习财政收入——税收部分时,通过播放视频《中华税收历史》《你知道自己都交了哪些税吗》,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我国的税收发展史和税制现状。还有在讲到国债时,播放英语视频《十分钟让你了解美国国债危机》等,在动画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2014年国家新预算法颁布后,财政部官网上有一段《分分钟讲讲新预算法》的形象生动的视频,在讲到政府预算时播放给学生看,再让学生自己讲出来新预算法新在哪儿。看完形象的视频资料后,学生的回答是踊跃的,还表示今后会关心政府预算是否会实现真正的阳光化。这就说明学生真的是在从兴趣出发进行学习。
3)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设计,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的重要一环。比如,在讲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时候,引出一些现实中的具体案例,如“110警察该不该给居民代买早点或代开门——析论政府职能的错位”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结合课程知识,按组分工讨论查找资料,分组制作PPT,让每组学生代表在课堂上站上讲台,自己分析自己讲解,最后教师点评分出伯仲,胜者奖励,落后者也予以鼓励。这种以比赛的规则进行的PPT展示课,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了课堂的参与性,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再比如,针对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中的教育支出结构问题,结合我国近年来的高校连年扩招现象,在课堂上举办辩题为“高校扩招,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课程辩论赛,学生积极应对,自己选举辩论赛主持人,还邀请教师做特邀嘉宾,每组的四个辩论选手准备充分,口若悬河,还搜集了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料和数据,这也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工作量。这种课堂形式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专业知识以外的譬如团队意识的培养和相关的能力技巧。角色扮演的情景剧也是笔者安排的一种授课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面对一系列经济问题,同时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出发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相对来说,政府预算章节的内容要显得更理论、更枯燥一些,这一章节中关于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内容的讲解,即可考虑采用这种角色扮演的情景剧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政府、央行、财政部、政府采购单位、市场个体等不同角色,通过自己参与扮演,体会不同角色的定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升这一章的学习兴趣。
2课后交流是重要补充
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应利用课后和节假日多接触学生,与他们谈心交流,这样,学生尊敬、喜欢老师,也就会增强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在课后的沟通交流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除了以朋友的身份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之外,还应该和他们聊一些蕴含专业知识的小话题。比如:看到男生吸烟,就开玩笑地说这就是负的外部性;和女生聊她们喜欢看的韩剧,就说说其中引发的一些经济学效应;等等,寓教于乐,培养兴趣。另外,多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读物,比如推荐学生阅读庄粉荣的小说《避税暗战》、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税收负担——税负转嫁与归宿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章节内容。这些小说读物能让学生在阅读小说跌宕情节的过程中学到专业知识,而且教师在与学生课后交流时能有共同的话题。
3结语
财政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应用性较强。如何将枯燥的财政理论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课程教学的重点所在。笔者通过上述“接地气”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在实践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金融创新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先导力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渗透力和推动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政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发展过程
(一)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我国的各家银行开始对金融会计的电子化工作重视起来,各家银行都开始制定出本银行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在这一过程中,人民银行对我国的整个金融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也由此做出了一定的安排。在这个阶段中,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规模以及应用领域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具有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的清算网络得到了建设。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在日常的工作中开始将原来的微机应用的单机运行向网络运行过度,比如在一部分城市中可以办理同城清算网络以及城市通存通兑网络等相关工作,部分银行的业务应用领域开始从原来的单项业务向综合会计业务进行过渡,同时,银行中的硬件选型以及软件开发工作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得到了一定的统一,工作中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范也得到了建立。我国的人民银行总行在这时对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工作制定了发展规划以及远期的目标设想,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全国电子联行清算,同时,我国的财政部开始对会计软件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二)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规范与再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关工作部门对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各家银行开始建立本系统的异地电子联行清算系统,例如信用卡清算系统以及异地汇划系统等等。到90年代后期,部分银行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设立了本行的几种清算中心,相应的,我国的也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功能规范以及评审规则等。在这一段时期,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问题开始得到相关单位的进一步重视,在这里,网络安全问题逐渐变成了在安全防范过程中的驻澳研究课题。
二、在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当下,我国在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过程中存在下列安全问题。
(一)在软件的设计以及开发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安全措施较少且安全级别较低
在现阶段得到应用的会计应用软件系统普遍存在在软件的设计以及开发阶段中重功能、轻安全或是安全需求较少等相关问题,大多数软件在设计数据库以及选用语言时对安全性能等因素考虑得不多,造成在投入运行后有大量的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例如应用软件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数据库呈现开放状态或是易于打开等现象。这些现象在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问世以及发展阶段的开发系统中存在较多,在现阶段,这些带有一定问题的软件系统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全的更新换代。
(二)计算机自身硬件安全性能不高
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在选型过程中对于硬件的安全性能的有关因素考虑得不够多,更加注重的是对于硬件的价格以及功能问题的考察。这一问题也与在选型时缺乏统一的金融系统的硬件选型标准有一定的关系。在这里,由于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不高而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会对金融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在机房的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于计算机机房的设置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安全要求,但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场地或是机房的建设过程中这些要求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一部分县支行的机房建设过程中,应有的安全要求并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设置专用的计算机房以及场地。
(四)网络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我国的网络建设时间比较短,缺乏一定的安全经验,从而暴露出大量的网络安全问题。其中,网络传输载体自身的安全性能并不稳定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较少等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最大。
三、处理金融会计电子化安全问题的方法
(一)在程序的设计以及开发阶段对系统安全措施的使用应得到一定的加强
业务部门在对系统业务的需求进行谋划的时候要对各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从而对系统的安全问题提出具体的、明确的业务需求,对过去轻安全、重功能的做法进行改变。在软件的设计开发阶段中,可以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数据库或是严密的编程语言对软件进行开发,减少程序上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在对硬件进行选型的时候,尽可能使用运行质量好、安全性能高的设备,降低硬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尽快制定出关于金融系统软件的选型标准以及开发规范,特别要对安全规范进行明确。
(二)会计计算机在应用阶段的安全防范
首先,建议各家银行对本行的会计系统内的计算机房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如发现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整改。其次,各家银行需要对本行正在运行的会计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对于在系统设计以及开发阶段中未解决的安全隐患发现并解决,如有需要还要对原有的旧版软件进行必要的升级。第三,使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要对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工作人员去完成。所以,各家银行需要提高本行员工对于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会计系统安全问题的认识,相应的,各级的业务管理部门以及教育部门也要加强教育工作。
(三)加快对于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的相关法规以及制度的建设工作,使电子化发展滞后的现状得到改变
有关部门应对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法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在征求有关专家以及国外的先进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以后一段时期中可能会出现的法规性问题做出相应的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尽快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与计算机安全有关的法规以及安全规范。同时,银行系统还要根据我国的金融会计电子化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特有的发展状况对已有的今日会计电子化规范及法规进行及时的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四、结语
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安全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各家银行与有关部门要对这一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一、国外金融支持订单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企业与农户团体签订长期订单,同时为农户提供财务支持
以泰国的“伙伴式”订单农业模式为例。公司在泰国多个地区将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户团体,与农户团体签订长期合同(通常为3年)。一般情况下,公司会增加9%—30%的种植面积来防范交货短缺的风险,多余的部分将进行速冻或深加工。公司每年与农户团体协商一次保证价格,公司会从市场价格和保证价格中取高来收购签约农户的所有农产品。同时,公司通过一个财务安全网络向农户团体而不是向个人提供财务支持。公司财务安全网络包括:向需要资金的农户团体提供无息长期贷款;若发生由于农民无法掌控的因素所造成的严重损失甚至全损,公司会向农户提供与耕种成本等额的无附加条件的赠款,弥补其损失。
(二)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规避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
在美国,期货市场发展成熟、参与主体广泛,农产品期货品种丰富,农业信息化程度高。农场主为了避免粮食产出后的价格下跌风险,普遍借助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一些较大的农场主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而大多数中小农业生产者则通过各种销售合作社来参与粮食流通。这种销售合作社涉及多个农产品流通环节,大多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在具体操作中,销售合作社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来规避价格风险,农业生产者间接参与期货市场,销售合作社再按照一定比率将期货市场上获得的收益分配给农业生产者。
(三)发展农业保险,弥补农户的农业损失
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保险采取的是政府指导下的市场运营模式:以国家专门保险机构为主导,负责全国农作物保险的经营和管理,对政策性农作物保险进行经济扶持,为经营政策性农作物保险业务的私营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支持。私营保险公司在开展保险业务过程中,有健全的农作物保险法律体系作为保障,政府实行税收优惠并实施较高补贴。日本的农业保险是民营保险相互会社模式。这些保险相互会社不以盈利为目标,在上级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工作,直接面向农户,负责办理农户投保业务,收取参保农户保费、评价灾害损害程度、向农户支付赔付金等经营活动。同时,日本农业保险的分保和再保体系也非常完善,其分散风险的能力非常强。在西欧国家,农业保险的主要特点是政策优惠。由相互竞争的互助保险社和商业保险公司承担农业保险,其中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社成立的基础是各种农业生产者合作组织,政府不直接参与农业保险的经营。但是,国家为了减轻参加农作物保险农民的保费负担,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和税收等政策优惠。
二、金融支持我国订单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资金扶持,通过订单农业“以点带面”,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户生产发展
农业龙头企业是订单农业发展的主体,只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才能更好地带动农户发展。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反映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业的各类扶持资金过于分散,影响了扶持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扶持资金较少、通常只是按照项目一次性给付,作用较小。而且,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的前期经营过程中,通常都面临着投入成本大、而收益缓慢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整合各类农业补贴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予以重点扶持、持续扶持,通过“以点带面”,组织带动农户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二)金融机构应继续加大对订单农业的信贷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需要资金,规模化生产需要规模化资金。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都能够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满足订单农业中各类农业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但是,站在农业龙头企业的未来发展角度看,仍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因此,金融机构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农业经济主体的信贷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多元化满足订单农业中不同农业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信贷资金投放期限短,因此存在着农业资金供求期限不匹配的问题;种养户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时,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时间长,而由于缺乏抵押物而难以获取信贷资金,部分种养大户以个人房产作抵押来获得贷款;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收购季节,存在着收购资金需求量大且集中的特点,资金周转率低、占用时间长;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都是以土地、房产作为抵押,而采取商标、存货、应收帐款等质押贷款的方式都由于现实中操作困难而无法实现。以上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订单农业这一新型农业产销模式的发展。建议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对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发放中长期信贷资金;简化农业企业贷款流程,对农业企业信贷给予“绿色通道”;基于订单农业,探索以农业龙头企业作担保,向农户发放贷款的方式;探索开展农产品存货质押贷款,多元化满足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从债券市场上直接融资;加大对银行卡的使用宣传,推广非现金结算方式,提高企业收购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健全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完善农产品定价机制,推动订单农业发展
农产品定价机制是订单农业的一项核心内容。而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获取的信息有限,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收益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到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规避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风险,建议在制定、推广农产品标准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在现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增加期货上市交易品种,完善上市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规避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价格风险。通过期货市场,平抑农产品价格的过度波动,完善订单农业的农产品定价机制。
(五)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保障订单合同双方利益,促进提高农业订单履约率
订单价格在订单合同履约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影响作用。要吸引和稳定订单农户群体,订单企业势必需要在收购价格上让利于订单农户,因此,对于订单企业向签约农户实行保护价的要设立风险基金,作为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制度保证。风险基金可以由龙头企业自建,也可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建,还可由政府、龙头、农户共建,当前由政府与企业共建比较合适。也可通过建立风险基金等形式对订单农业合同进行一定的担保,当出现市场价格低于合同收购价时,企业按合同价收购的差价部分由风险基金给予一定补贴。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这已成为国内外会计学界的共识。自80年代管理会计引入中国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探索管理会计研究,促进管理会计发展,丰富管理会计体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研究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二者的相同点
1.对象相同。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因此,其面对的对象是企业,这一点来说,二者是相同的。
2.信息同源。
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收集源来看,二者都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来采集、归纳、分析数据,并对其进行再加工,在这个基础上,它们的信息源是相同的。
(二)二者的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
管理会计是强化组织内部管理,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管理,把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情况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再加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内部的管理信息,以此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而财务会计编制的企业报表、企业的资产评估等,通过企业的财务活动的往来收集数据资料,为企业决策者,或者与企业外部相关审计机关会计机关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数据,因此,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与企业有关的部门。
2.工作重点不同。
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在管理,其主要工作是评估当前发生的经济活动,用来设计企业未来的组织活动,为组织的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案的信息依据。而财务会计的重要是财务,主要工作是反映企业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并且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记录,作为企业决策层的理论根据。
3.工作主体不同。
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性质不同,因此,二者的主体不同。管理会计的主体是多层次的,除了把企业作为主体以外,还可以把组织内部的管理作为主体,甚至是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都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主体。而财务会计的主体只能是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就是企业,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这个整体进行资产评估,财务情况报表等,对其他部门的管理并不涉及。
4.工作涉及面不同。
管理会计是多层面的,涉及面广,包括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信息网络、现代管理学等等,多种门类学科的综合运用,其本质是管理,在运用过程中,受到国家财务制度的影响不大,服务于企业,与会计单位没有关系。财务会计专业性很强,受到国家税制度的约束,遵循相关财务规定,严格工作程序,规范财务报表,以此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数据信息。
(三)二者的联系
1.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延伸与发展。
在传统会计中,财务会计是会计的核心内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权、所有权开始分离,企业为了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分析,对各部门的责任权利进行控制、考核,建立责任中心,以此来提高竞争力。从定义上来看,这项工作已经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了,在这个内部孕育、发展、分化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完成了财务会计的延伸与发展。
2.管理会计的内容是财务会计内容的深化。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企业不得不突破传统观念中的思路,运用财务会计对企业的运营通过财务的资金评估、财务状况说明以及财务报表等数据对企业的决策及管理进行考核,并且重新加强自我各部门的管理,以成本核算,预测分析、产品决策等手段,来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已经使财务会计的内容渐渐转向管理会计的内容,因此,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进行扩展后,内容的深化与延伸。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与融合
(一)二者的发展趋势
通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来看,二者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首先,财务会计研究的是资金的运动,管理会计研究的是价值差量和信息管理,如果,企业把资金的运动与价值差量运用信息管理的方式融合起来,既能够从总体上来把握企业的经营方向,又是能够从局部或细节上来控制管理企业的内部活动,既能够运用严肃专业的财务数据及会计核算、成本预算等来为决策提供理论数据,又能够灵活地运用管理、信息等综合体系科学、合理地对企业内部组织进行强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全方位地提升运营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其次,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把二者融合起来,一方面可以通过财务会计的专业评测,以财务报表及财务状况表,成本的预算及控制为基础,对企业的资金、财力进行估算,分析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现有生产经营情况、未来发展趋势,然后对企业的管理与决策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增加企业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二者的融合,使得企业有一个更完整的经营体系,并在这一体系内顺利运营,持续稳定地发展。第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有着融合的基础。融合的基础有二,其一,会计的终级目标是一致的。一般说来,财务会计的目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能够为企业创收。其二,二者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在信息要求上是一致的。对于财务会计,其信息要求在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必须真实有效具体动态,以方便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编制会计信息资料;对于管理会计,也必须得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信息,使得在强大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下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因此,在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在信息要求上二者是一致的。
(二)二者的融合
二者的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会计观,从传统的观念跳出来,加深对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理解,培养专业人才,以满足二者融合的素质需要;其次,以健全的会计制度为约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二者共同的目录与信息库,使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系统更加完善。
三、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是重要的发展手段。二者的融合不但能够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还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把握机会,做好二者的融合工作,以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
一、铁路运输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
虽然铁路运输企业在科学发展观和铁道部的正确引领下,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和进步。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铁路运输企业是通过配置人力的方式来运行。根据相关资料的有效统计,铁路企业干部队伍中有高级职称的只占3.8%,其中中级职称占25.6%;在铁路工人中高级技师和技师所占的比例是工人总数的0.03%和0.68%;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还占13.9%。可以看出,铁路职工的文化素质整体处于偏低状态。通过以上两张利润表,可以看出大秦铁路三季度共达到净利润为7209619207元,如果参考一季度229806万元来算,四季度达到净利润为950766万元。塑黄铁路8月份的投资收益为12315万元,按当初的评价计算,预计投资收益是147769万元,比当时招股全年15亿元的预测低许多。这一个月的数据可以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经济的一个参考。太原铁路运输企业资产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91728万元,四季度就算按三季度35608万元净利润算,全年可以达到的净利润为127530万元,这也远低于招股时全年13亿的净利润的预测。综合以上分析,大秦铁路在这一年达到的净利润为1115281万元,每股收益0.74元。可以看出,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状况计算比较复杂,涉及的因素较多,这就对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在工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对中国铁路现状的分析,中国铁路的发展主要按以下方向:
1、动车组的全面运用和全路段的提速。
2、运营和扩建客运专线,重载运输的发展。
3、客货分离,在铁路客运发展方面,要做到速度高,密度大,采用或者扩编双层的客车。在进行货物运输时,要做到集中化、类型化、大型货物运输时的重载化。
4、管理运营的网络化和自动化。
5、通讯信号的快速化和现代化。
二、在铁路运输企业开发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
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的产生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它既包含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会计管理的内容,它的主要目标是给相关企业和外界的有关个人提供企业的人力资源变化信息,使用会计的工作方法,计算和统计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数,是一种用来计量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二)在铁路运输企业开发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1、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实现对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等信息的及时反馈,及时掌握对人力资源投资和变更的有关情况,把人力资源的投资支出及时地纳入统计,满足人力资源对信息的管理和控制要求,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人力资源会计。
2、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信息运用者的需要。现在是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企业的运营成败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人力资源会计管理的影响,企业的运营者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这就使得人力资源会计能够长期的发展。
三、对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资产的确认
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力资源能不能对资产进行确认,以及采用怎样的确认方式,是铁路运输企业在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时必须要明确的一个问题。一个企业的资产是指企业本身拥有和能够自由控制和支配的资源,铁路运输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多方面支出都是企业付出的,这些付出都是能够通过货币来计量的,也是能够获取企业预期的效益和收益的,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和控制的资源,因此能够被认为是企业的资产。那么,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管理都是在管理哪部分人群,使其成为企业的可控制资产[7]。当前来看,铁路运输企业的职工里,高学历、专业性强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仅有很少的一部分,而低学历、专业度不高、从事熟练工种的人占很大的比例,企业把那一部分高学历科技型人才纳入到铁路运输企业的人才库,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和管理,因此,企业就要支付大额的管理和培训费用,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能力。
四、如何在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中运用人力资源会计
(一)铁路运输企业在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铁路运输企业把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支出费用统计到了当期费用中,这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会导致企业的运行过程出现错乱,领导层的管理出现不当。
2、铁路运输企业把人力资源的支出进行费用化,这样很容易导致人力资源会计完成的财务报告盈亏不实,给企业决策者提供虚假的信息,导致管理层的决策出现错误。
(二)在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中开发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
1、能够促进企业每个部门更合理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在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中,实行的是不利于企业各部门领导层和管理者关注其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作法,也就是将人力资源的投资支出直接划为费用的支出。如果引进人力资源会计后,这种情况将会有所改观,管理者在考核各部门的经济效益时就会加入各部门人力资源的因素,这样就使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最大化。
2、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制定经营管理决策的有效方法。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可以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可靠的人力资源资产以及它的发展变化信息,企业管理者就有了准确的依据可以做出正确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三)人力资源会计在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铁路运输企业职工的工资由人力资源会计来管理。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是存在缺陷的,它把人力资源的价值和职工领取的工资关系有所颠倒,认为工资的折现价值代表了人力资源的价值,企业主要采取工资加奖金的方式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计量,其实质也就是认为铁路运输企业的职工从最开始直到退休或者从企业离职时间的工资总和进行折现后,它的价值就是人力资源的价值。随着现代铁路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来强化企业的运营管理。那么,在人力资源会计提供信息的基础上,铁路运输企业怎样能够吸引顶尖人才的加入,同时又能够合理的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可以采用新的机制来管理职工的工资,实行工资由人力资源价值决定的投入法,这种计量方式可以正确地反应人力资源价值和工资的关系。铁路运输企业职工在形成其当前的知识技能水平时,前期投入的生活物质,健康保险、培训管理等决定了其经济价值的大小。基于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公式:多种投资额分别除以相对应的回收期之和就是等于年薪。例如,一位年龄50岁的铁路高级管理人员,能够获得企业对他的预计健康保险和各种生活物资投资各20万,知识培训管理的支出18万元。在退休之前这些生活物资、健康保险的支出会继续发挥效应,所以把回收期定为10年,而专业知识的管理培训支出,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其周期也是随着变化的,假定3年为回收期。根据公式计算,这位铁路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年薪为(20/10)+(20/10)+(18/3)=10万元。
2、铁路运输企业职工的人员流失由人力资源会计来管理。许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和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对工作岗位的要求比较高,为了求得更好的发展前途,他们会选择从铁路运输企业离职,这就导致企业员工人员数量的严重流失,可是企业又缺少一种固定的标准去衡量这种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加之铁路运输企业有没有其他的制约措施用来规定,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引进人力资源会计的方式,一方面能够给管理者提供人员大量流失带来的经济,另一方面提供的这些可靠信息,便于管理者借鉴参考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制约和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比如,一名高校的本科学生,在一个铁路运输企业已经工作有五年的时间,因为不太满意现在的福利待遇而已经离职,而该大学生因为离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能够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资料表现出来。假设这个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的余额为5万元,他相应地就给企业造成了5万元的经济损失,该学生在离职的时候应向企业做出赔偿,否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拒绝办理其离职手续。由此可看出,人员流失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资源会计的控制。
五、如何进行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
(一)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进行核算
把“人力资产”科目设置在一级科目中,用来主要核算各类人力资产的原价,这和工业会计中的“固定资产”有些相似。用该科目综合把人力资源的投资增减变动情况表现出来。因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而带来的人力资产价值,主要包括新增员工的投资成本,这些人力资源的增加由借方由反映出来;而职工因为离职、退休、调离、发生意外事故减少的人力资产主要由贷方来反映;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通过余额来表现。运用人力资产的项目,可以把“科技型人力资产”、“管理型人力资产”具体的子科目设置在里面。
(二)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核算
把“人力资源成本”科目设置在一级科目中,主要用来核算铁路运输企业在新增职工开发方面所投资的实际费用支出,以及各项结转成本,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发展,设置“培训课程”“工资计算”等子科目。
(三)对人力资产摊销进行核算
1、设置人力资产摊销年限: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合同年限,就是指员工在铁路运输企业准备服务的预期年限,也称为取得成本的摊销年限。二是开发成本的摊销年限,根据企业员工在培训后预期准备的服务期限来确定。
2、结算人力资源摊销率:可以运用一个公式:1/预计摊销年限100%,人力资产摊销额=人力资产原始成本人力资产摊销率;用这个公式能够简洁计算人力资源摊销额。铁路运输企业可通过比对固定资产折旧率的办法,对人力资产的个别、分类、综合摊销率进行确定。
3、分录企业人力资产摊销:借方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售出费用),贷方包括(人力资产累计摊销)。
(四)对人力资源的权效力分配进行核算
铁路运输企业的职工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有其相应享有的权益,这称为人力资源权益。主要有:国家规定的人力资源权益,就是国家明确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如职工工资、培训经费、保险费等的人力资源权益。把“应付职工利润”设置在一级科目“应付利润”中。
(五)人力资源会计进行的报告
1、对内报告。一方面是货币信息,指铁路运输企业各负责中心的人力资源价值,另一方面是非货币信息,就是指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构成、运用、分配。
2、对外报告。一部分内容是把企业的人力资产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项下单独列出来。另一部分是。把从动态和静态方面详细揭示的人力资源状况列在附注中。
六、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尤其是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会计问题不管是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际运用中,都处于不完善的起步阶段。由于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人们观念的转换更新,运行机制的改进,人力资源会计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非常重视应用内部控制来加强内部管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企业已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使其内部控制也面临新的要求,建立健全与实际相符的内部控制显得迫在眉睫。所以企业应从企业基于会计电算化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出发,探究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策略,以促进企业有序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策略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后,企业的会计核算及管理环境发生巨大改变。而内部控制与企业财产物资的完整与安全息息相关,只有完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因此,基于会计电算化探究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基于会计电算化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
在会计实务中应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电子信息技术,这就是会计电算化,它是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统计、分析、判断会计数据信息以提供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具备存储容量大、运算速度快、检索查询快捷、数据高度共享、准确分析数据等特点,不仅能大量节约时间、人力、物力,还冲击着内部控制[1]。基于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预防、发现并纠正系统错误、故障、舞弊等的重要途径,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务必要严格遵循几项原则:一是遵循分离不兼容权限的基本原则,严格控制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权限,避免操作人员通过不法操作使企业遭遇损失;二是遵循相互制约的原则,严格控制监督系统操作人员及其输入、处理、输出数据等行为,同时明确企业每一名人员的义务、责任,充分发挥约束与监督作用;三是遵循安全保密的原则,因为企业的会计工作与财务安全联系密切,只有遵循安全保密原则,加强管理、控制软硬件,才能避免企业流失机密性的资料;四是遵循内部防范的原则,加强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监管、控制,避免出现个人垄断的现象。
二、企业基于会计电算化加强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分离会计职能与其他职能,保持部门的独立性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承担的主要是交易记录职能,它应与企业使用信息、组织业务的部门保持相互的独立性,以便分离其职能。一是由企业的业务部门负责执行所有交易,信息系统、会计部门都不能干涉;二是由业务部门正式书面授权对新的业务应用软件进行开发,或改变企业既有的应用软件;三是指定业务部门行使资产的监管权,信息系统、会计部门只能拥有完成工作所需的资产,而由业务部门负责保存其他业务资产;四是在错误日志中如实记录交易数据中发生的错误,并及时将其反馈到业务部门进行纠正,信息系统、会计部门的人员不能擅自对错误的交易数据进行纠正。
(二)加强和完善程序操作控制,确保信息处理质量
企业应严格制定上机操作规程,对机房内的工作作出一般性规定,并对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过程提出具体的程序操作要求。一是企业无关人员切忌随意出入计算机机房操作;二是录入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各种数据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且具备真实的、完整的原始凭证;三是录入数据的人员如果对数据产生疑问,需及时进行核对,切忌擅自修改;四是计算机机房工作人员切忌擅自将任何数据或资料提供给他人,不能随意将外来的软盘带入机房;五是一旦发现数据输入有误,应按照系统的提示进行纠正,包括编制补充登记、改正冲正负数的凭证等;六是操作人员在计算机开机之后不得随意离开工作现场,且每一周、每一月都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当然,这一系列程序操作控制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要随着企业经营的改变而不断完善,只有通过详尽、完备的程序操作控制制度,才能从根源上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确保信息处理质量。
(三)完善档案管理及控制制度,防范新的系统风险
对传统的手工操作来说,会计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存储在纸质上,由人工完成收集、处理会计数据的工作,并编制会计报表,查询会计资料也是以纸质档案为基础[2]。但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一些记录大大减少,很多经济业务、会计凭证等都依赖计算机进行输入、查询或阅读,且信息源自数据、程序,存储在各种各样的磁性介质上,一些业务或信息处理职能依靠计算机进行阅读。此时如果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极易出现不经批准就擅自更改数据的情况,且改动数据之后不会有任何痕迹留下,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面临新的问题及风险,务必要完善档案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一是严格履行接触控制,只允许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接触数据的存储介质,且安排专人保管档案资料,明确规定档案的归档与借阅制度;二是严格控制环境,落实防磁、防潮、防火、防尘等安全措施;三是加强后备控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企业财会科技队伍,为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提供支持。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保证内部安全控制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部控制对信息提出更高的可靠性要求,需要企业严格复查各项经济业务,避免发生舞弊、错误等行为。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查实记录的内容及事实,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查实记录的资料,一旦发现失误要及时纠正。通过两方面复核查实,企业管理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及记录的真实性等得到保障。同时,企业还应加大对审计人员的监督、评价,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与水平。二是加强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应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使其在高层决策机构或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严格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且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关注数据及其处理系统,将安全控制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应明确企业是否制定了与计算机硬件、程序、数据文件及数据的传送等有关的安全规定,不仅要检查企业处理站的计算机设备,还要检查其他的计算机终端、外围设备等,严格检测软件、系统等的可靠性,以保证内部安全控制。
(五)进一步落实病毒防控工作,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在网络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与维护中,企业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计算机系统病毒进行防控,增强网络安全性[3]。一是尽量在不需要本地软硬盘的工作站中使用无盘工作站;二是应用计算机服务器网络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实时监控与追踪;三是在网络服务中使用防病毒芯片等硬件来防治病毒;四是企业财务软件应捆绑或挂接第三方反病毒软件,提高软件的防病毒能力;五是针对外来传输的数据或软件实施病毒检查工作,严禁在业务系统中使用游戏软件;六是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防病毒产品应及时升级。不管是一般环境还是网络环境,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部控制,都需采取上述措施落实病毒防控工作,并积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坚持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包括计算机知识培训、会计知识培训等,从而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及实施。特别是在对付网络环境下令人恐惧的黑客攻击时,不仅要采取有效的病毒防控措施,还要充分发挥出社会的力量,致力于从道德、法律及技术等方面加强防范,进一步完善与强化会计电算化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
三、结语
虽然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部控制出错率较低,但错误依旧会发生,需要企业不断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会计事业的基础上能够有序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霞.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4(29):62-63.
[2]刘秀洁,李敏,李倩.浅析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实施[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2):76.
[3]陈绍宇.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与完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65-67.
1我国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结构
内部控制框架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规范体系,它是企业达成目标的指导框架,该框架规范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概念以及实施程序等内容。我国内部控制的第一个行政条例就是在1997年5月颁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在这之后,我国又于2000年7月颁布并实施了第一部要求内部控制的法律《会计法》,该法律体现了会计内部监督的理念,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财政部门相继颁布了10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资金(试行)》等,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在2006年的时候发布了《中央企业全民年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CICSC)于2006年7月正式确立,该委员会确立之后的第二年就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第一次提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整体框架。随后我国在2008年5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2010年4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两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就这样,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结构就由此而生。它简要明了,结构合理、方法科学,正符合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CICSC)所倡导的基本规范体系。
2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2.1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在1929年美国AAA(会计师协会)和FRB(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的《会计报表的验证》中,首次提到内部控制这一名词,1992年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一个由经理以上阶层和员工共同实施的过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企业达到运营效果,与此同时,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就是COSO委员会认为的内部控制。在COSO委员会在1992年9月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明确提出了支撑内部控制的框架五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风险评估以及监督,这五元素共同构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
2.2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是渗透于企业各项活动中的行动,企业风险管理所涉及的人员是整个企业的员工,不分阶层,一个企业要想茁壮成长就必须要将风险管理过程应用在每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身上。企业风险管理既可以从企业的总体对其进行分析,也可以从单独的部门对企业有一定认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目标。构成企业风险管理的八要素分别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风险反应、风险评估、事项识别、信息和沟通、控制活动和监督。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反应,它主要分为四类:减少风险、共担风险、规避风险与接收风险四类,企业应对每一个重要的风险都要考虑相应的风险反应方案。
3从企业内部控制走向全面风险管理———3C全面风险管理框
在企业中实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新时期下的环境所导致的,在我国企业的管理中,风险管理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近年来,由于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薄弱而引发的事件不再少数,所以,建立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成为了我国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在2004年由COSO委员会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这一框架的发布迎来了全面风险管理时代。2008年5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这一规范中,能够明显看出,我国由原来的理论框架已经逐渐走向了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2010年4月,我国又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在2012年进一步完善了该条例,要求实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要对企业本身进行自我评估,并相应地作出自我评价报告,交由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企业正在从内部控制走向全面风险管理。我国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首先,管理者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对企业所涉及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去应对,同时,还要加强道德与行为准则体系建设,适当地激励或是约束企业员工,建立一套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除此之外,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定战略目标的时候,要考虑企业自身能够承受的风险数量。在以上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企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将目标—风险—管理这三个体系结合在一起,构建3C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在3C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具体要实现以下五个目标,分别是:保护企业不因灾害事件遭受损失;达到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目标;保证信息沟通以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效率的运营;遵守法律。3C全面风险管理初步分成三层,还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细分。
制定3C全面风险框架的目的就是将风险整合起来进行管理,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为例,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主要是为顺应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要求和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的要求,提出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随着中国电信这个大集团的不断发展,该公司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那么相对应的风险程度也就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该公司决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完全按照国家的政策执行,并且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切实地推进五项集中管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主辅主附分离、建立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和建立有效支撑公司战略的内部运营体系,加强内部控制,来满足了国有资本监督管理的要求。此外,中国电信湖南公司还要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以此来确定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同时,还成立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团队,将整体的风险管理策略传递到各个部门中并予以实施,总之,要将系统论的思想重新进行考量,并且切实地应用到电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以此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能够上升,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风险管理包含了企业内部制度,同时,二者之间又形成了新的目标—战略目标,这是企业的最高目标。实际上,企业风险管理具有四个构成要素,分别是:目标设定、风险评估、风险应付和事项识别,它们成为了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未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意识。企业为了适应当前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应该将全面风险管理切实地应用到管理活动中,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ISO发布的《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加强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带进新的发展阶段。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全面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发展的必然方向,构建3C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这样既能够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控制又能够建设内控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浪费和不必要的重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全面风险管理势必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到各个企业的建设之中。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及企业的重视,在我国,随着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成功施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对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防范风险和提升公司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内控规范是个系统性工程,应提高对内控体系认识,扎实推进内控规范实施过程,建立健全内控责任机构,将内控规范要求与公司现行经营管理要求相结合,提升内控体系效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一、关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内部控制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可以说,企业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活动。此外,内部控制活动还出现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中,它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授权和指挥购货、销货、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查、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评价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离不开内部控制,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其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而且,近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不断扩大,企业越来越关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内部监督和治理,建立对经营活动、管理活动监管和评价的有效机制,并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以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更好的进行。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内部控制标准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所有的控制都存在于各个管理人员零星的自主活动中,无法依据系统化的内部控制标准进行内部管理。大量的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控制体系,既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以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企业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尽可能避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应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具体来说,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激发各部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使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协调一致,使企业实现保值、增值。二是遏制腐败的需要,薄弱的内部控制是兹生企业领导人贪污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目前已发现的贪污腐败事件也正证实了这一点。企业的权利过于集中,如果企业的内控不严,就会给贪污、挪用单位资产等非法行为提供机会,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经济利益授意、指使甚至强令其手下员工办理一些非法事项,从而损害单位利益。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国有企业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的关注主要基于其个人利益目标以及对其政绩、声誉的影响,如果企业内控不严,则企业经营者提供给企业所有者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被扭曲。同时,由于企业经营者与债权人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债权人所获取的会计信息也可能是虚假的。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近几年来,通过改革、改组、兼并、资产重组和加强管理等,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国有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然不强,多数中小型国有企业利润增加不明显,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仍然不注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加强内部控制的几点做法
1.高度重视,有效推进内部规范工作的实施。
人作为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各项政策的执行者,应该最先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只有企业各级人员认识上得到了提高,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人员才能真正贯彻企业的各项制也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增强自觉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2.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
对于很多民营中小型企业和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企业来说,它们或许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因为他们大多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他们更看重的是业务,会计的作用更是被老板所代替。有的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也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面对这些问题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必须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必须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得到全面实施。制度是确保流程控制法制化的关键,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明确控制流程各个环节的控制内容和关键点,才能把内控制度真正落实。构建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首先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其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最后是一套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每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
3.优化内控环境。
有了领导的重视,有了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还需要有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必然受到组织结构、职工胜任能力及忠诚度、分权与责任表达、预算与财务报告、组织牵制与制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环境是对控制程序和控制技术的选择及其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类,我们一般说的都是内部环境。要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树立先进管理思想,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现代管理思想,自觉形成风险管理观念,并通过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确保企业全体员工都明确自己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②要培育遵守制度的企业文化,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现代企业也要成为法治企业,无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还是最基层的企业员工,都应当对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以制度为标准检验经营管理的对错和效果,发挥其保护、监督、制衡的作用。
③优化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在设计时,应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与利益明确规定,既要防止权力重叠也要避免出现权力真空,使每一项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和具体人员负责。
④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抛弃个人经验主义的一些东西,以谦虚的态度,从先进同行那里学习管理中的好制度、好方法,还要善于从书本上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方法,敏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和制订适合自身管理和发展的内控制度。
4.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大要素。要对企业控制环境总体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确保企业的资产、资金的合理配置;对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及其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保证企业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对企业各生产经营业务实施控制活动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确保企业的资金落实、到位;对企业建立信息系统、获取及传递信息等信息处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对企业内部监督主体状况、内部监督机制的设置情况、内部监督活动的实施情况等进行审查和评价,确保企业的财务控制落到实处。
5.充实内控人才储备,提高人员工作水平。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发布,我国大多数的市企业都有加强内部控制的强烈需求,涉及的就业人数也大大增加,但是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储备却严重不足。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是合理配置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内部控制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保证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品行。信息化环境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不但要熟悉业务,还要掌握软件系统的操作。可以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具工作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此外,企业还应该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来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防止掌握企业重要信息资源的人才流失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损失。
参考文献:
[1]孙娜.该如何理解内部控制[J].财会学习,2006年第9期.
[2]于海洁.如何加强企业内控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9期.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护理研究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亦是训练学生熟悉基本科研理论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研设计、实施并解决护理实践问题的关键所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人们医学认识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料。人性化护理服务是随着患者需求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护理模式,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新生儿科病房都是一些身体较为虚弱、抵抗力较差的新生儿,在进行护理时,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以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8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80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调查表与护理质量考察表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未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具体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如下。
(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认识。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对于新来的护理人员而言还感觉到相当的陌生,在护理过程中难以充分的做到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于工作未满两年或者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加强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认识。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着想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的发现患者的问题并帮助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对患者进行关怀、关心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照料,是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人性化护理服务就是尽可能的为患者多做一些事情,帮助患者多解决一些困难。护理人员根据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情感和特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切身的需求。确定护理服务的内容以及沟通的对象,在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时要时刻关注新生儿童的需求帮助新生儿童解除痛苦。
(2)把握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尺度。由于新生儿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患者,在开展护理服务时要特别的注意把握好护理的尺度,给新生儿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新生儿身体较为虚弱、病情发展变化较快,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对患儿进行人性化服务的行为,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帮助患者及家属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对抗病症的信心。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保持着装的整齐、干净,面对患者要礼貌、文明,时刻保持一名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给患者家属耐心讲解病症的相关知识,鼓励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照料。对患儿的用药要对患儿家属进行专门的指导,告诉患儿家属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儿家属合理用药的意识。
(3)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住院环境。住院环境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能够给患者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有助于病情的好转。因此在儿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时要加强对新生儿住院环境的控制,为新生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愉快的住院环境。根据新生儿的性格特点为其提供一个专门的轻松、愉快的环境,可以在病房周围贴加卡通图片或者图文识字小图片]。也可以在病房的墙壁上粘贴彩色的丝带或者是气球,这样可以给新生儿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和兴奋感。在病床周围缠绕较为松软的布条或者丝带,防止新生儿撞上、跌伤。在新生儿病房墙壁上张贴新生儿健康知识海报或者疾病预防宣传单,时刻的提醒患儿家长如何更好地去照顾孩子。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服务时,要语言轻缓亲和面带微笑,使得新生儿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避免恐惧、紧张心理的发生。
(4)强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流程。在对新生儿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时需要严格规范护理的流程,科学正规的护理流程能够减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麻烦。新生儿体质较为虚弱、免疫能力较低,容易产生交叉感染。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可以强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流程。免费为患儿家属提供隔离衣、隔离帽以及室内鞋子等物品,在家属接触新生儿时严格按照流程标准进行,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这样既可以保证患儿家属能够时常的陪伴在患儿身边,又可以有效地防止患儿发生感染。这样的护理流程,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使得新生儿能够更好地接受父母关爱。
(5)做好患儿出入院的各项服务。新生儿在住院以及出院时家属存在着许多的困惑之处,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周到的护理服务。安排专门的讲解人员对患儿家属讲解住院的注意事项、需要办理的各项手续、住院期间的疾病防护措施等,通过这种连续的护理服务解决患儿住院期间的困扰。患儿在出院时,要耐心细致的告知患儿家属在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合理搭配饮食、注重锻炼以及合理用药等内容。并协助患者家属办理好各项出院手续,办理完毕后送患者出院。做好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防有着重要的帮助,需要切实的落实好这项工作。
1.3调查内容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调查了解。分别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及护理质量考评表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其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含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病区的环境、健康宣教、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按照评分的高低将满意情况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满意度=(满意度+一般满意)/总例数×100%。本次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及护理质量考评表分别800份,收回800份,收回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记录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86.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7%。实行人性化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观察组要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重心,积极主动的为患者解决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情感,从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带来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以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8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地提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观察组要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余护理质量,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监护室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昏迷病人60例,男41例,女19例,入选病例均无肺部疾患史。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干预方法
入院后采用低流量吸氧、脱水、抗感染、鼻饲、2h翻身叩背1次等常规治疗护理措施。每日给予3次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溶液均采用口泰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使用无菌钳夹紧浸湿的棉球,无菌镊子协助拧棉球至不滴水,按牙齿左外侧面→右外侧面→左上内侧面→左上咬合面→左下内侧面→左下咬合面→左侧颊部→右上内侧面→右上咬合面→右下内侧面→右下咬合面→右侧颊部→舌面→硬腭的顺序擦拭。研究组采用临床上常规使用的纱布,使用无菌钳与无菌镊子将浸湿的纱布拧至不滴水,将纱布打开成约5cm×20cm长方形,无菌镊和无菌钳各夹住纱布的两端,然后闭合无菌钳端夹紧纱布,右手持无菌钳缠绕纱布至钳端完全包裹(剩余的纱布由无菌镊夹着留在口腔外面)后按上述步骤进行擦拭。每擦拭好一个面可以继续缠绕纱布直至整块纱布完全缠绕至无菌钳,再更换新的纱布。
1.2.2评价方法
两组病人均于口腔护理后立即比较口腔清洁度,并在第7天最后1次口腔护理后观察其口腔细菌培养、口腔溃疡发生率和两周后病人肺部感染等情况。①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1周后,在第7天最后1次口腔护理后用无菌长棉签擦拭病人口腔两侧面颊部黏膜及两侧下后牙咬合面、上腭及舌苔,标本立即送检行细菌定性检查。②评价口腔清洁度的标准:由3名科室内工作5年以上护士进行评估。口腔无异味,口腔黏膜红润,无附着物,无黏液,牙齿表面光洁,无舌苔,牙间隙无残留物,为清洁的标准。③口腔溃疡评价标准:初起时病人口腔黏膜是一些很细小的红点,后逐渐扩大为直径2mm~3mm或更大的浅溃疡,溃疡微微凹陷,表面有一层淡黄色的假膜覆盖着,溃疡周围的黏膜由于充血而呈红晕状。④病人每周行痰培养及肺部摄片检查,并根据痰培养结果及胸片结果判定是否发生肺部感染。
2讨论
2.1良好的口腔护理对于昏迷病人的重要性
口腔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最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技术,对维持口腔清洁、改变口腔环境、防止微生物过度繁殖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脑出血昏迷病人都是采用鼻饲进行营养支持,病人不能正常地经口进食,口腔分泌物减少,口腔黏膜干燥等,使口腔的正常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对昏迷病人实施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很难达到彻底清洁口腔的目的。口腔内温暖湿润的环境为细菌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通过唾液的分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来保持口腔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然而当机体受到创伤后,随着免疫功能的下降,细菌的侵袭就需要相应的护理措施来中止。研究表明良好的口腔护理可以减少病人口腔内细菌的感染及其繁殖,。每一种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并发症也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难题。脑出血昏迷病人的并发症多而且重,作为护士也应该为如何减少病人的并发症贡献自己的力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口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口腔溃疡发生率仅为10.0%,对照组高达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率研究组为26.7%,对照组为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有效的口腔护理可以减少病人口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有研究证明了良好的口腔护理对病人口腔真菌感染及口臭的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
2.2采用纱布行口腔护理的优势
棉球作为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在临床上仍被广泛应用。但是昏迷病人不能配合护士的操作,护士只能凭自己感觉,按照传统的步骤进行操作。由于棉球的接触面比较小,且浸液体后棉球的摩擦力也不如纱布好,同时昏迷病人又不配合操作,棉球包裹血管钳前段的面积较小很容易损伤病人的牙龈。老年病人牙齿受损比较常见,在使用棉球进行擦拭过程中,受损牙齿容易牵拉出棉球的棉絮,使其滞留在口腔内,不易发现。用纱布进行口腔护理时,整个血管钳端被纱布包裹,纱布的摩擦力比棉球要大得多,接触面也比棉球要大,尤其是在擦拭病人上颚及舌苔时纱布的优势明显大于棉球。本研究中采用纱布进行口腔护理,起到了一定的疗效。本研究表明,使用棉球进行口腔护理时病人口腔的清洁度满意率明显不如纱布,纱布进行口腔护理时,清洁度满意情况可达到86.7%,而棉球仅为40.0%。所以应用纱布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减少病人因口腔问题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2.3采用纱布行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
2.3.1保证病人口腔黏膜的完整性
在张口器打开病人口腔后,要借助手电筒仔细观察病人口腔内部的情况,尤其是口腔黏膜的完整性、有无出血点、白色斑点、病人的牙龈情况等。如果病人口腔黏膜出现破损,应避免纱布与破损面的接触,因摩擦而使破损面扩大,造成病人不适或引起口腔感染。
2.3.2因人而异,选择合理的口腔护理方法
每个病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人的口腔情况及对各种口腔护理的方法耐受也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口腔护理方法,如口腔护理液的选择,纱布和棉球相结合的护理方法等,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而适时改变。
2.3.3注意操作力度,避免引起病人不适
采用纱布行口腔护理时,张口器的使用应尤其注意,打开的最大幅度应为不引起病人不适为宜,如病人出现呛咳、恶心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在擦拭舌根、后上颚、后上下内侧面应适当减轻操作的力度,避免刺激病人,引起不必要的反应。口腔护理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变能力。比如当血管钳上缠绕一定的纱布时,不能强行将血管钳伸进病人口腔进行盲目擦拭,避免引起不良后果。如何判断病人的耐受程度,判断病人口腔内部是否已擦拭干净,是否还有分泌物遗留在口腔,都时刻考验着护理人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平时的临床护理中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及新技术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3小结
脑出血昏迷病人大多口腔的自洁能力较差,唾液的分泌减少,造成口腔黏膜干燥,影响病人的口腔内环境,使病人口腔异味严重;且病人脑出血昏迷后一般病程都比较长,口腔的并发症难以避免。使用纱布行有效的口腔护理可以更加彻底地清除病人口腔内的定植细菌,促进病人口腔内环境的稳定,增加病人口腔清洁度,增加病人口腔舒适,保证口腔黏膜湿润,减少病人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认识到口腔护理对脑出血昏迷病人的重要性,加强口腔护理,以减少病人的并发症,使病人能够早日康复。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电影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传播媒介。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城市微电影的价值
城市公益微电影的创作主旨是“温情”与“关怀”。创作主题涵盖家庭关系、同学情谊、消除歧视、保护儿童、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等情感文化的方方面面的主题,这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城市公益微电影关注家庭亲情,揭示家庭的温暖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精心的呵护,对于约束和引导家庭成员的行为,使得家庭成员受到情感的触动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河南省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全家福》,影片改编自创作者的真实经历,讲述了一个经常为客户拍摄全家合影工作的摄影师,却从没有为自己家庭拍摄过一张真正的全家福的故事,带着内心的酸涩,每一位观众都能体会到完整而又温暖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城市公益微电影关注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有一个温情关怀的文化氛围,公益微电影利用故事情节和画面,展现弱势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坚辛和不易,唤起人们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心,建立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文化氛围。根据中国乙肝感染群体的真实生活状况改编的公益微电影《十分之一的幸福》,唤起公众对于乙肝感染人群的关注和了解。
二、城市公益微电影的创作路径
1.弘扬城市主题文化
城市的主题文化是由城市独有的自然、文化、经济和历史发展过程所决定的,城市公益微电影契合城市主题文化,可以使微电影的创作具有惟一性、差异性、识别性,既可使微电影创作有据可依,也能让城市主题文化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传扬。微电影在进行编剧,选角,选场景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到城市所要表现的主题文化。例如《花样云南》就弘扬了云南多民族融合的民族特色文化主题,其在编剧和场景设置中都将云南的特色涵盖在内。由湖北房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出品的《桃夭》,展现的是房县著名的诗经主题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提高房县知名度,对房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展示城市的文化符号
城市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文化通过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出得最具城市特色的文化代表,公益微电影创作必须充分利用城市的文化符号,将这些文化符号融入到微电影场景镜头中,可以充分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化城市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和认同感。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是建筑造型、城市景观、如北京的长城、故宫;杭州的西湖、灵隐寺;南京的中山陵、玄武湖;西安的大雁塔、城墙等。例如,张家港微电影大赛的最佳影片《琴》,全片在张家港拍摄,融入鉴真东渡、茉莉花符号,故事以歌曲“茉莉花”为主线,讲述考古学教授的爷爷年轻时与外国奶奶的爱情故事,充分利用了张家港的文化资源,展示了城市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城市的文化符号也可以是城市居民的无形思想文化,武汉首部城市文化形象微电影《月湖琴声》,这部影片以汉阳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古琴台为背景,以“知音文化”的传承为使命,用故事新说的方式,将一段追寻知音文化、探究古琴历史渊源的情感作为主线,以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及古琴的艺术传承为辅线,以汉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源泉,以美丽的武汉城市景观为点缀,表现出知音文化的渊源流长。
3.展示城市的声音
配音也是微电影进行文化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包含了角色的语言和背景声音等等,体现在公益微电影中可以得到广泛的文化认同感觉。比如,昆曲、越剧、秦腔、京剧、各地方言、著名的地方歌手,甚至儿童的语言都是城市文化的资源,这些声音里集聚着文化的积淀,将这些语言和乐曲配合画面巧妙的设计成对白和配音,既可以增加微电影的趣味性,又可以表现出地域特色。例如,《杭州一家人》中加入了的越剧元素成为影片的亮点。
一、检察微电影的创作
(一)检察微电影的选题
检察微电影的选题更是如此,不同的选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展现检察精神、宣传检察文化。一是通过案例故事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制教育。如检察微电影《迷途之警醒》通过梦境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逼真地呈现了男主人公迷途警醒的故事。同时将检察机关的警示教育、构筑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工作等穿插其中,反映出检察机关预防工作的成效。《二十块钱》、《迷途之悔悟》等则从另一个侧面生动地呈现了检察官的人性化执法,关心失足青少年、关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故事。通过一件件生动案例,让群众学到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訛譺二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展示检察干警执法为民、敢于监督、廉洁自律的“群像”。如微电影《激情人生》就用工整、富有代表性的镜头记录了全国模范检察官林志梅的预防人生,展现了其敢闯敢试、创先争优的精神品质。《矛之盾》、《一条私信》则塑造了年轻一代的检察官形象,青春靓丽,阳光向上。訛譻这些作品,处处闪耀出检察官敢于担当、尽职尽责的身影,彰显了检察官执法为民、捍卫正义的可贵品质。三是通过微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检察专题工作和创新工作亮点。如《原来如此》通过设计两条线,三个包袱,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检察官,通过将一个一个的误会打开来解释工作内容,形象地诠释了检察院工作社会化的理念,构思别具一格。
(二)利用电影语言表达检察精神
与一般语言不同,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訛譼银幕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摄影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所产生的蒙太奇不仅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法则,也完善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用好电影语言才能表达好检察精神,让观众明白微电影在讲述什么,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使观众于无声处接受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检察微电影创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检察官形象塑造问题
在影视作品中树立检察官的形象或展现检察官的风采,向来是法制类影视作品中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难题。作为容量有限的微电影,这个问题的处理难度更大,因为很难通过一部长仅十几分钟的影视作品全面塑造出人物形象,只能截选一两个侧面或勾画一两个剪影。作为检察微电影,在时间的限制下,电影更多的篇幅应该与检察文化的基本内涵相呼应,这类影视作品中的正面形象应该是坚守法治原则、维护社会正义的刚正不阿的检察官,譬如不畏权势的反腐者和不惟上命的护法人。这是当下中国特别需要树立的检察官形象。訛譽
(二)艺术性与观赏性的问题
检察微电影也是电影,电影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是不能忽视的。检察微电影只有具备一定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才能吸引观众观看,更好地宣传检察文化、弘扬检察精神。这就要求检察微电影的创作,不能陷入一味说教的怪圈之中,而是要贴近生活、反映现实。要用微电影讲好一个故事,用故事打动人心,以情节感染观众,潜移默化地宣传检察文化。
(三)真实性的问题
有些微电影中设计的故事细节不够真实,经不起推敲。例如,微电影《一条私信》中,在主人公接受其所在检察院的检察长询问一些情况之后,检察长顺便说这里有公安机关移送的一个伤害案件,就交给他办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在各级检察院,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都不会直接由检察长分配给公诉人的,尤其在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察院成立了专门的案件管理部门,案件移送管理由专门部门负责。如果是外行人拍摄法治类电影,出现这种“硬伤”不足为怪,但是检察机关自己拍摄电影,出现这种状况就很难让人原谅了。所以在检察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细节的设定一定要做到严谨、经得起推敲。
三、检察微电影的创作要点
(一)避免拍成单纯的行业片
有人说,检察题材就是一个行业片。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行业片往往只介绍自身行业的特点,工业就是工业,农业就是农业,只要顺着这个行业拍就是了,所以其受众面往往只是这个行业的人,而难以为广大观众接受。所以检察微电影只是一个单纯的行业片远远不足以更好地展示检察文化,必须要突破行业性。拍这个行业,拍这个行业的人,但又要跳出这个行业,既要有职业特点,又要让观众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现实生活当中经常接触到的人。展现检察官们人格的魅力,人性的美,这是一个最能打动人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工作程序。只是简单拍检察官的工作程序、工作情况,是远远不够的。
(二)避免拍成单纯的情节片
检察题材都会写到案例,情节的推进的主线基本是以案例、破案这样一个套路写,但是千万不要陷入到破案片里,也不要单纯写案例,否则就变成情节片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塑造几个人物形象,案例和情节要为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服务,一定要让人物丰富起来。这就是说要立起几个正面、反面人物,而且能够站得住脚。情节是性格的发展史,不能用来推定性格的发展,情节必须服务人物性格刻画。
(三)把握好政策法律的尺度
检察题材可能会涉及敏感问题,在创作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尺度,要符合党和国家当前的方针和政策。另一个就是要抓住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比如反腐题材,反腐是老百姓的愿望,这个题材可能会受到欢迎,但这中间毕竟有一些难度,可能观众的希望和法律规定有时候会有一点差距。但反腐题材本身应该是受欢迎的,所以拍摄的时候就要把握好法理与情理的平衡。
四、检察微电影的发展
(一)加强制度保障
检察微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一是要鼓励检察微电影的创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场地支持。二是要多举行检察微电影的创作活动,进一步推进检察文化与微电影的融合发展。三是号召广大检察干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检察微电影创作,既不影响本职工作,又丰富了业余生活。四是讲检察微电影与检察院原有的宣传教育工作相结合,创新检察文化宣传和法制教育的新方式,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检企合作,共同制作
检察微电影的创作成本虽低,但也并非没有,检察院可以与企业广泛开展合作,一方面减轻自身拍摄成本,另一方面也对企业进行法制、廉洁教育工作。如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检察院与中建六局兴渤海有限公司共同拍摄的微电影《和爸爸一起毕业》,就是检企一起共同努力的结果。从素材的寻找,故事情节的编排,再到最终演员的确认及电影的拍摄过程,展示出检企双方共同接受警示预防教育的过程。在拍摄过程中,汉沽检察院干警把片场作为廉洁教育的课堂,为参演企业员工释法析理,将法制与廉洁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贯穿剧本始终。訛譾通过检企合作,检企双方能够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长效机制,推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五、结语
微电影是很适合公、检、法的一项文化活动,因为工作性质决定了案件多,故事性强,可视性能得到保证。这一活动十分有意义,不仅能提高检察队伍的艺术素养,还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利用微电影这一检察文化新载体、新形式,更加立体地、真实地记录当代检察官的工作生活和精神世界,向社会展示更生动、更丰满的检察官形象,提升检察工作影响力,弘扬检察文化。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